中國勞動力市場:求職者「找不到工」與企業「招不到工」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勞動力市場供需平衡面臨壓力,包括餐飲、製造、高科技產業面對求職者「找工」與企業「招工」兩難,就業結構性矛盾持續擴大。

在深圳商場和街道上,不難看到許多餐飲企業招聘廚房助理、廚師、雜工、服務員等員工的廣告。不少餐飲業者向記者申訴,該行業招聘人手在疫情後愈發困難,即便他們已開出比往年高的薪資,仍有崗位空了幾個月都無人應聘。

中國兩成年輕人口處於失業狀態。圖為寧夏銀川求職者在招聘會現場查看招聘信息。(新華社)

熟食業者劉女士感歎:「現在餐廳的雜工真的很難請。去年我3000元(人民幣,下同)很快就請到人手,今年薪資調高到3500元還無人問津。人手不足,我們只好守在店裡幫頭幫尾。」

有業者將這個現象歸咎於人們學歷普遍提高,薪資和工作內容無法滿足求職者的要求。有的則認為,隨著疫情防控放開,餐飲業強勁復蘇,各餐廳都在搶人,而部分員工在疫情期間回鄉後不再回到大城市,導致基層員工出現「用工荒」。

中國飯店協會去年11月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餐飲行業人員流失率從疫情前的19.03%上升到疫後20.85%。其中,「薪資吸引力較低」和「崗位勞動強度大」是員工流失的主要因素。

中國製造業面臨著更複雜的人力困局。一方面,在國內和全球需求持續疲軟,製造業訂單下跌,一些工廠不得不減產,暫停招聘以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一些企業也面臨招工困難,因為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進工廠打工。

中國素有「世界工廠」的外號。(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根據官方資料,預計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約3000萬人,缺口率達48%。

專為製造業進行招聘的深圳新路程人力資源公司招聘員陳先生告訴《聯合早報》,製造業的招聘活動在過去半年明顯下降。他說:「工廠的職位雖少了,但還是有企業在進行招聘。關鍵是找工作的人也少了,工廠一些老員工離職後,人力缺口沒人補上。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吃苦,嫌工廠工作環境差。」

根據中國線上招聘平臺智聯招聘的調查,在今年夏季畢業的大學生中,加入製造加工業、汽車生產等行業的比例僅為8.1%。但這個數字已從去年的6.1%略有增加,顯示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當局的強力推動下,年輕人對該行業的心態或已開始改變。

除了餐飲和製造業,人才供需失衡情況也在高科技領域顯現。調查顯示,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25%希望加入互聯網、電信和資訊與電子科技領域,占所有行業比例最高。不過,由於近年來當局對這些行業大力監管整頓,導致企業在招工方面更為謹慎,工作崗位數量未大幅增加。

2021年7月,工作人員在富士康鄭州園區的生產車間內工作。(資料圖片/中新社)

國際專業招聘諮詢服務公司華德士中國副總監王瑩受訪時指出,目前中國不同行業都同時面對「招工難」和「就業難」,而科技企業也因為職場上的「內卷」文化,使職業配對更具挑戰。

招聘諮詢公司:企業需要綜合型人才

王瑩解釋,隨著科技企業擴大規模,它們需要更優秀的員工來應對當前更嚴峻的經濟環境,因此對所聘員工的軟性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她說:「科技領域的招聘市場這幾年變化太大。有些人才雖然很優秀,但他們一般只精通某方面的工作,無法滿足企業更多面向的要求。」

一起受訪的華德士中國副總監雷思惠舉例,深圳一些企業在聘請財務總監(CFO)時,除了要求應聘者具備相關的財經和管理知識和經驗,也希望對方有創業背景,瞭解初創公司的運作模式,而這些是傳統CFO不具備的條件。

就業市場不穩定,讓每年內地報考公務員的考生數量都在逐年攀高。(Reuters)

王瑩說:「(企業普遍上)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結果就是招不到人,人才也因為條件不符合崗位需求而找不到工作,加劇市場人力問題。」

中國官方最新資料顯示,今年5月,16至24歲青年人的失業率升至20.8%,連續兩個月創新高。其中,中國大學生失業率是青年失業人口的主體,失業率在28%左右。有分析指出,中國大學生技能與社會需求脫節是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隨著中國人工智慧(AI)的發展進入新賽道,企業對這方面的技術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不過,中國在這方面的教育體系仍不成熟,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加劇。

中國青年一代被寄予厚望,但隨著時代的劇烈變化,青年一代也面臨諸多困境。(資料圖片)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今年3月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企業在生成式AI招聘的需求以技術崗位為主,包括演算法工程師、自然語言處理等研發人才,但畢業生應聘的崗位則以產品經理、運營等⾮技術崗位居多。

王瑩說,目前市場上的技術人才數量「完全不夠」,且無法支撐AI產業的擴張。她說,這樣的缺口在短期內會一直存在著,而很多企業也不得不轉向國外來吸引人才,以緩解招聘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