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在脱實向虛?武漢大學教授新春調查警示內地最大危機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武漢大學教授呂德文是近年來一位活躍於內地輿論場的社會學家,他長期從事田野調查、城鄉社會觀察和基層治理研究,不少觀點都被認為接地氣,直擊社會痛點。近日,他撰寫文章《2024年新春調查:基層存在撂挑子、脱實向虛、折騰等潛在風險》尖鋭指出:「各行各業都在脱實向虛,社會空轉是今日社會的最大危機。」

據他的描述:「春節期間和中學同學聚會,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公務員、醫生、老師、老闆、國企員工、農民工、媒體從業人員,都在一致吐槽形式主義,不好好幹活,厭惡至極,卻又無可奈何。人到中年,不敢提意見,不敢堅持實際,只能向上應付。基層政府在向上負責,不對實際負責。誰都知道圖斑整治不切實際,但只能使勁折騰群眾。村級組織服務於上級指標,不服務群眾,即便服務群眾也是做給上級看。一位村書記說,工作做不好,指標要好看。」這樣下去,基層疲於應付,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嚴重氾濫,社會越來越僵化,但民眾依舊缺乏獲得感。

與此同時,同樣是來自武漢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在《村書記「懶政」:「除了鎮長書記的通知,我都已讀不回!」》一文中,揭示出幾位村書記對政府下達的各項任務不堪其擾,導致鄉鎮幹部愈發難以調動村書記的困局。這篇文章對基層困局進行了分析:「村書記的『懶政』現象並非源於村書記『懶』,而是愈發剛性的行政任務不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造成村書記疲於應付政策要求。不只是村書記,當前大量的工作精力集中在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務當中。所謂的『群眾工作』不是深入群眾、發動群眾,而是勸服甚至威脅群眾配合上級工作,這偏離了基層治理的初衷,也使基層幹部難以在工作中產生意義感,從而在基層工作中愈發消極。」

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社會空轉、基層疲於奔命,是近些年來內地社會十分突出的問題,既嚴重妨礙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又引起相當多民眾的厭惡。2022年,習近平在中共第十九屆中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表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敵。要從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抓起,樹立正確政績觀,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強化系統思維和科學謀劃,多做為民造福的實事好事,杜絕裝樣子、搞花架子、盲目鋪攤子。」

2023年6月,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在京舉行,要求把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2024年1月,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再度召開,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上升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可以說,上層十分重視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採取了大量措施,進行了許多努力,解決了不少問題。但從實際情況來說,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困擾基層的問題依然嚴重。今年初,呂德文在《基層六題》一文中指出:「近些年,基層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人所共知,人人都深惡痛絕。但似乎只能在形式上反形式主義,反反覆覆,越反越多,以至於基層差不多要向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投降了。再加上經濟下行的影響,基層瀰漫着失敗主義情緒,出現了基層僵死和社會衰退的徵兆。」

天下第一水司樓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是當地官員亂搞政績工程、爛尾工程的典型例子,也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樣本。(資料圖片)

為何會這樣?這要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產生的根源說起。呂德文認為:「上級把基層當做科層組織,用組織控制手段去改造基層組織,這使得基層組織失去了與生俱來的靈活性和非正式性。當基層組織只能目光向上,而無法眼光向外時,自然無法融入社會,只能在體制中僵死。」除此之外,他還把制度過密化(基層被管的事越來越多)、趕超體制下的基層治理「速食年代」、折騰式治理、制度預期不穩定視作當下基層治理困局的原因。不過,這都與基層組織只能目光向上有關。

以此邏輯進一步分析,當下內地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社會空轉、基層疲於奔命問題,從根源來說,與過於依賴單維度的自上而下權力秩序、缺乏相配套的自下而上監督體系密不可分。1980年,鄧小平在著名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觸及官僚主義問題的根源:「它同我們長期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管理制度必須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都實行中央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有密切關係。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少數有權的人負擔過重,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

欲解決問題,那自然只能是建立一套與自上而下權力秩序相配套的監督體系,讓廣大人民在合理範圍內扮演監督者角色,改變基層只能眼光朝上的結構,讓基層保持應有自主性,既服務於上級致力於公共利益的政策,又兼顧實際情況與民意訴求,同時對上和對下負責。這應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