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啟迪心靈的人文教育之旅 — 八日窮遊大世界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一直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的方式組織及安排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擁有廣闊而有深度的世界視野。
小學人文科課程包含學生小學階段需要學習的元素,可與不同相關科目產生關聯效應,為小學生打好人文教育的學習基礎。(內容由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提供)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提供)

我們認為教育發展趨勢強調素養教育,學習需要連繫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課堂內外的學習經歷,讓有意義的跨領域學習產生協同效應,培養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面對當今世界的變化。因此,我們只要掌握小學人文科的課程重點,學生的特質,靈活規劃學時,便能舉重若輕地推展新課程。有意義的學習經歷並不限於課堂內發生,形式和時間長短亦不是最重要,反而應對準教學目標和學生需要,才能引導學生思考和促進學習。

例如學校於本學年以「八日窮遊大世界」為主題,有系統地設計「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帶領學生遊走不同國家,了解當地貧窮社區遇到的挑戰,同時認識當地人如何利用適切科技解決日常問題,改善生活。

當提及「貧窮」,學生往往立即聯想到「無錢」,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先讓學生對貧窮有更深入的理解,然後透過不同的體驗活動,例如「粒粒皆辛苦」,學生能親身體驗古老的耕作方法--袋子耕作如何提高乾旱地區的收成。這不但能拉近同學與人文科學的距離,更可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和關注貧窮的同理心。

六年級李洛瑤同學表示「八日窮遊大世界」的課程,讓她學習到關於貧困背後的結構性問題,例如社會不平等、經濟壓力和資源缺乏等,以及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挑戰。她還承諾會把每年收到的利是錢,購買不易腐爛的食物給糧食銀行,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課程發展主任梁佩欣說,從學生的反思活動「我的改善方案」中看到,只要他們經歷過,才能產生深刻的情感;透過「認知」、「情感」和「實踐」的扣連與互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人類共同關心的全球問題,以及如何在生活實踐同理心和仁愛,這比單純做考試的填充題更有效和有得著。

「八日窮遊大世界」校本課程與人文科環環緊扣,透過體驗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對貧窮有更深入的認識,引發他們關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嘗試利用不同方法為別人謀幸福,讓世界變得更美麗,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即將推行的小學人文科內容是建基於現行小學常識科課程,並且以主題呈現,能讓老師對課題的全貌有更深入的理解。當我們設計學習內容時,緊扣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現實社會,這可促進學生對人文科的理解和興趣,同時也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和跨學科能力。

(內容由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提供)

若學校有意於校園天地刊登文章,歡迎聯絡香港01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標題註明 『校園天地投稿』)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