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全現金生活、全電子支付過5日 四中學生真體驗奪消委會大獎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消委會「第23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在周一(3日)舉行頒獎禮,近年市民在疫情下生活,更改變消費模式,有得獎學生隊伍便嘗試僅以現金生活14日,再以電子支付生活5日,是怎樣的體驗?

他們在過程中,曾首次到港鐵站售票機買車票,上了巴士才發現不夠現金,需向陌生人借錢,亦不能享有半價車費優惠。最終他們感嘆電子支付確實方便快捷,但現金的人情味無可取代。「冇諗過現金都可以有咁大嘅人情味同溫暖,我覺得呢樣係電子支付畀唔到嘅嘢。」

+1

「第23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初級組冠軍,為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由4名中三學生所組成的隊伍,得獎作品為「向無現金世界出發?我們對現金的恩怨仇情」。學生當時計劃僅以現金生活14日,再嘗試無現金以電子支付生活5日,得獎當日他們均表示感受良多。

經歷一︰向陌生人借錢搭車 感受人情冷暖

林鈺堯某日回家突然下起滂沱大雨,當時她沒有足夠的零錢搭巴士,惟正試驗全現金生活,八達通屬於電子支付,因此她只能硬着頭皮,向前面素不相識的姨姨,請求借出2元硬幣,最終獲慷慨解囊。

「冇諗過現金都可以有咁大嘅人情味同溫暖,我覺得呢樣係電子支付畀唔到嘅嘢。可能好平常一個兩蚊銀,但佢決定咗我係咪要淋雨行返屋企。」

經歷二︰叫外賣現金付款被逼付13元貼士

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外出堂食,陳芷銳過去叫外賣,一直以家人的電子支付帳戶付款,未曾試過即場現金支付。不過當日外賣員不斷按門鈴,貌似感到不耐煩,並詢問她是否需要找續,令她誤以為其他顧客並不要求找續,心想︰「死喇,我係咪好阻你時間呢?」

備受壓力的陳同學選擇回答「唔使找」,但該外賣收費為57元,而她手上僅得50元及20元的紙幣,意味外賣員可剩袋13元。她回想當時的經歷,大呼吃虧︰「蝕咗13蚊畀佢!」

得獎學生(前左起)林鈺堯、陳芷銳、陳楠謙、伍懷谷。(廖雁雄攝)

經歷三︰難再享有學生八達通半價優惠 每程蝕$2

陳楠謙平日搭港鐵使用學生八達通卡,即享有半價優惠,惟試驗的14日期間,他只能以現金即正價搭港鐵,每程平均蝕2元。雖然受疫情影響,當時不需回校上課,不必經常外出搭港鐵,但他亦有著深刻的體會,並反問︰「事後諗返係咪令到我哋選擇嘅權利減少咗呢?」

陳芷銳亦坦言,由於自小乘搭港鐵均使用八達通,不須使用售票機。她認為購票的步驟複雜,更需尋求他人幫忙。「我試過喺部機買飛,係唔識買,要搵人幫手先可以成功搭車。」

經歷四︰用自動增值八達通驚覺有次數限制

伍懷谷某日在試驗5日電子支付期間到超市購物,並攜帶母親授予的八達通,具有自動增值的功能。本來他打算大買特買,但埋單300多元嘟卡時,系統卻顯示餘額不足。他向母親查詢後,才驚訝得知該款八達通每日限制自動增值最多一次。「嗰下就好Surprise(驚訝),諗住自動增值係無敵,嘟幾多次都得。」

伍同學續指,雖然電子支付相比現金更快捷,但無法取代現金的「人情味」,例如以八達通嘟卡只能夠看到餘額的變化,不如現金所帶來的重量。「即係你嘟10蚊同1000蚊,都係嘟一嘟跟住畀到錢。但係畀10蚊紙,同夾埋10張100蚊紙,個感覺會好唔同。」

設計可摺疊膠樽模型推動環保

此外,在「可持續消費創意設計」主題獎方面,今屆高級組最卓越設計獎、最創新意念獎,得主為真光女書院五名中六生所組成的隊伍,包括錢朗澄、曾悅、黎家喬、湯曉儀、劉嘉淇,所有同學的選修科均為物理。

同學們表示,由於最常見的即棄塑膠用品為膠樽,當時她們在日本文具網店發現一款多角形擦膠,萌生出有效減少體積的想法,因此希望透過改良現有的Bonaqua膠樽,嘗試運用切割和塑模技術,讓膠樽更輕易由「扭細」變為摺疊。

「可持續消費創意設計」主題獎,由真光女書院的隊伍奪得。(廖雁雄攝)

問到設計過程中最困難之處,同學們透露籌備過程約一個月,資源及時間有限,不足以製作真實的成品,只好尋找摺紙教學及資源,以硬卡紙製作可摺疊的模型。雖然目前沒有膠樽製造商相關的渠道,但她們期望未來有廠商考慮設計,讓膠樽更容易收納及回收。

消委會與教育局合辦,並獲資科辦及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支持的「第23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周一舉行頒獎典禮,頒發18個獎項。今屆在疫情影響下,仍有逾2,500學生組成逾590支隊伍參加,涉及全港77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