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學校助留院學童跟上進度 老師面對隨時最後一課保持正面態度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醫院學校為在醫院留醫的小童及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務,其中周俊廷在港讀至小二後,便到了澳洲升學,到2019年讀到高中時,因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回港醫病,期間在醫院學校上堂,確保可跟上學習進度,「冇參加,可能會唔再想返學,唔想由初中讀上去,又驚跟唔上,會冇動力做其他嘢。」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副校長龍婉玲表示,醫院學校在全港19間醫院有27個服務單位,過去3年受到疫情影響,要由實體課堂轉為網課,而醫院學校的老師要在短時間內熟習網上學習的軟件帶來挑戰;又提到在醫院學校擔任教師,要有充足準備因隨時會見到學生離世,而且距離非常之近,心理質素要很好,態度亦要保持正面,以確保能專業教導學生。

患再生障礙性貧血 留學港生返港治病住院上醫院學校

周俊廷在香港讀到小二後,便到了澳洲升學,2019年因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回港醫病,期間在醫院學校上堂。他表示,自從回港之後便無再到主流學校上課,因他的血液指數、紅血球、白血球等都處於不合格的水平,因此容易受到感染,並不適合回到學校讀書。

他認為如果無在醫院學校讀書,日後返學便很難跟上進度,「冇參加,可能會唔再想返學,唔想由初中讀上去,又驚跟唔上,會冇動力做其他嘢。」現年18歲的他,即將從醫院學校畢業,他早前完成了幹細胞移植,處於康復期,病情有大幅改善,有意報讀兆基創意書院的課程。

高中一樣需修讀4+2 最大分別是老師一對一教授

在醫院學校上堂,周俊廷一星期會上兩至三堂,學校的科目除中、英、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共四科必修科外,亦如一般在學校上堂的學生一樣修讀兩科選修科,分別是視覺藝術科及生物科。他自小就對畫畫有興趣,選擇生物科則是希望可在大自然當中找到創作靈感。

周俊廷認為醫院學校與主流學校的最大分別,是沒有其他同學一齊上堂,但同時因為單對單的關係,老師可按他的程度施教;另外亦有課外活動,例如曾參加紅十字的藝術信箱活動,與其他學生以畫畫互相鼓勵;亦會參加藝術設計比賽,更曾設計環保袋作義賣,收益會用作支持紅十字會學校學生在藝術方面創作的發展。

醫院學校副校長:老師心態上要與病人及家長同行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副校長龍婉玲表示,醫院學校在全港19間醫院有27個服務單位,過去3年受到疫情影響,要由實體課堂轉為網上課堂,而醫院學校的老師就要在短時間內熟習網上學習的軟件,而與主流學校的教師不同,由於不同醫院所使用的視象軟件都不一樣,「一個用Microsoft Teams,一個用Zoom,一個用Google Meet,老師全部都要識晒,要配合到。」另外,醫院又有機會隨時變成指定醫院,或病房變成隔離病房,老師要彈性很大,要一一配合。

在醫院學校工作多年,龍婉玲憶述曾有一名初小學生很喜歡閱讀,特別是《胖國王》及《 瘦皇后》兩本書,後來有日突然收到家長的電話指該學生已經離世,邀請老師出席喪禮,同時拜託老師幫忙找到那兩本書,但因為該書已出版多年,市面很難找得到,最後醫院學校決定送給媽媽,讓小朋友最喜愛的兩本書陪伴他一起離開。

龍婉玲指在醫院學校工作,老師有個心態,要與病人及家長同行,「唔係淨係小朋友,同家長都要同行,特別喺一啲需要我哋嘅時間。」她指老師在同學或家長有需要時,會願意用盡辦法協助他們在心靈上得到安慰。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主任尹慧琪亦認為醫院學校老師要在學生及家長有需要時同行,一同跨過難關。

教師要有充足準備隨時見到學生離世

龍婉玲表示在醫院學校擔任教師,要有充足準備隨時見到學生離世,而且距離非常之近。她曾任教一名兒科隔離病房的學生,有一日突然收到護士電話,指可能是與那位學生的最後一堂課,踏入病房見到學生的父母,作為老師其實也十分悲傷,但都要保持教師的專業去授課。在醫院學校擔任教師,心理質素要很好,態度亦要保持正面,但明白難免會有情緒,有老師會以畫畫等方式舒發情緒,亦可與其他同事傾訴,互相支援。

黃婉燕表示,教育局於22/23學年起進一步優化醫院學校高中的教育服務,每年投放多約400萬元,以增加了相關人手及資源。(馬煒傑攝)

教育局本學年起每年向醫院學校加碼400萬元

教育局特殊教育分部高級教育主任黃婉燕表示,教育局於2022/23學年起進一步優化醫院學校高中的教育服務,每年投放多約400萬元,以增加了相關人手及資源,以提供更全面的高中課程,及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並增加與原校的協作,以促進小朋友康復後回到原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