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道爾頓學校收生人數飆10% 校董曾俊華︰教導學生軟技能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本港出生率持續偏低,加上近年爆發的移民潮,多間中小學面臨殺校危機。不過位於奧運的香港道爾頓學校(幼稚園及小學),疫情結束後收生人數飆10%。

創辦人之一的杜巧賢預料,升幅與政府推出的人才計劃有關,並透露計劃擴展至一條龍辦學模式,最快明年開辦七及八年級,目標建立「屬於香港人的國際學校」。學校校董曾俊華亦指,以培養「廿一世紀新人類」為目標,包括教導學生控制情緒、待人接物等軟技能,並不抗拒學生善用ChatGPT學習。

香港道爾頓學校正計劃擴展至一條龍辦學模式。(鄭子峰攝)

道爾頓學校毗鄰奧運站,佔地近10萬平方呎,以英語及普通話為教學語言。學校的特色為採用「道爾頓計劃」教育理念,即顛覆傳統由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每班約18至20名學生,並與清華大學附小協作,共同編製中文課程。

收生人數增料受惠於政府搶人才計劃

私立及國際學校的收生來源包括外籍學生,學校創辦人之一杜巧賢表示,現時幼稚園及小學共約400名學生,當中小學僅創辦六年已收逾200人,本地生、外籍及內學生分別佔1/3,疫情結束後收生人數再增10%,直至最近開學仍有家長叩門。

不過杜巧賢指,疫情期間確實曾有外藉學生流失,惟家長得悉疫情難以短期結束後,再安排學生重返校園。她並估計,由於最近政府推出的人才計劃,加上開關後恢復國際往來,讓國際學校得以受益。

道爾頓學校創辦人之一的杜巧賢。(鄭子峰攝)

計劃明年開辦七及八年級 需覓永久校舍

杜巧賢透露,由於家長紛紛要求校方擴展至「一條龍升學」,因此計劃最快明年開辦七及八年級(即本地學校的中一及中二),讓家長得以安心。惟創辦中學亦是挑戰,現時校方正尋覓位於市區的永久校舍,目標將來中小幼學生合共逾千人。

至於課程方面,杜巧賢透露未有定案,但她預想到學生在小學打好基礎後,中學可採用更開明的教育方式,屆時高中生毋須強制一周五日課堂,因材施教,若某學生擅長特定科目,可彈性處理課程,甚至與其他海外學生於線上參與全球性的課堂。

+3

隔日以普通話及英語授課 中文教材用繁體字

回想最初的創校理念,杜巧賢說:「搵唔到一間學校可以結合傳統同埋國際學校嘅優勢。」因此當初目標為創辦「屬於香港人嘅國際學校」,例如在語言訓練上,採用「梅花間竹」式,每隔日以普通話及英語,全日僅一種語言授課,期望可改變英文為主、中文第二的教學模式,培養同時具備華夏文化及國際視野的雙語人才。

為了表明決心,學校在辦學時,亦與清華大學附小成為協作夥伴,共同編製清華附小的課程,及抽選合適的教材。杜巧賢指,考慮到學生需要了解中華文化及淵源,校方將教材逐一翻譯並校對成繁體字。「唔係話一個(英文)重要啲,另一個(中文)冇咁重要。」

此外,學校亦定期舉辦中華文化的相關活動,學生並可在課外時間揀選剪紙、舞術、古箏、戲劇等興趣學習。

前財政司司長、道爾頓學校校董曾俊華。(鄭子峰攝)

曾俊華︰禁止ChatGPT為消極教育方法

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是道爾頓學校的校董之一。他在加入政府前,曾在美國波士頓州立學院,修讀雙語教育碩士學位,雖然30多年來游走於金融及商貿界,但仍一直心繫年輕人。他認為學校應以培養「廿一世紀新人類」為目標,直言現時的教育制度不合時宜,需要由「下而上」改革教育制度。

曾俊華舉例,禁止ChatGPT為消極的教育方法,故不抗拒學生善用ChatGPT學習。他認為校方除了教授知識外,亦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軟技能,包括學習與他人溝通及合作、控制情緒等,亦因此學校開放學生代表選舉、鼓勵提出意見修改校服等,並重視學生的社會服務。

學生未來畢業後需持續學習 應對老年生活開支

「我記得舊時讀小學,暑期十幾廿本,五位數除三位數。𠵱家畀部機細路篤一篤就做得到,仲需唔需要用幾十本作業簿?」曾俊華引用知識倍增曲線理論(Knowledge Doubling Curve)指,現時人類的知識量每年倍增,不應再以19世紀制訂的課程、20世紀培訓的老師,教育21世紀出生的學生接受22世紀的挑戰。

現時港人平均年齡已達80多歲,可能再有上升空間。曾俊華認為,未來香港或需考慮延遲退休年齡,讓市民應付老年時的生活開支,因此可預料「21世紀新人類」需要持續學習,如善用新技能輔助工作,同時可緩和政府的負擔。「60歲或者55歲退休,過唔過到世呢?揸住筆MPF(強積金)肯定唔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