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校長會建議把握人口下降契機 扭轉過度擠迫學習環境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政府就施政報告展開諮詢,香港中學校長會提出建議,認為就學生人口結構性下降,除停辦新校、重置和合併等措施外應加強與學界溝通,藉著學童人口下降契機扭轉過度擠迫的學習環境,從而提升教育質素,提到當本港九成小學實施小班教學後,應有序地下調中學的每班學生人數,延續在小班教學下學習的優勢。另外,校長會亦建議每年按各區人口變化幅度,彈性調節各區每班派位人數,同時容許縮班學校提出發展計劃,有時限地保留教師人力,開展新的教育項目。

除學生人口問題外,校長會亦建議加強科技相關培訓,以達到配合國家發展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以及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

(香港中學校長會)

香港學生人口結構性下降,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因應情況,持續檢視中小學學額的實際情況,以學生利益和教育質素為優先考慮,以「軟著陸」為目標,務實理順學額供求情況。校長會今日提交施政報告建議,除了停辦新校、重置和合併等措施外,應加強與學界溝通,藉著學童人口下降契機,扭轉一向過度擠迫的學習環境,提升教育質素。

校長會指出,目前中學的標準人數是33至34人一班,而小學的小班教學人數為 25人一班。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用兩個學年讓超過九成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校長會認為當目標達成後,政府應恰當有序地下調中學的每班學生人數,並優化升中銜接,讓升中學生能延續在小班教學的優勢下學習,中學教師亦能為學生設計個別化學習及作個別照顧,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和精神健康,使孩子健康成長。

同時校長會亦建議設定期限,維持全港中學2023-24年度的班級數目,並每年按各區人口變化幅度彈性調節各區每班派位人數,同時容許縮班學校提出發展計劃,有時限地保留教師人力,開展新的教育項目,例如創新科技教育及應用、電子學習、國民教育等教育事工,校長會舉國內中、小學為例,指不少學校會按校情發展成具特色的教育項目,並獲認可為某類型的學習基地,以善用資源,為學生成才創造機會。同時校長會亦建議因應特區政府推出「高才通」等各類人才計劃,可考慮讓部分中學提供寄宿,協助來港學童更快融入校園學習生活。

校長會認為當目標達成後,政府應恰當有序地下調中學的每班學生人數。(資料圖片)

就科研發展方面,校長會建議委託教育統籌委員會全面檢視自2000年開始的《終身學習 • 全人發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教育藍圖,以應對社會和科技的轉變,確保學制和課程能配合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另外亦要盡快更新2017年「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 (小一至中六)」,公布在不同學習階段加強培育本地創科人才的STEAM/AI課程文件,提供學與教資源,安排資歷架構第五級或以上的教師培訓,為中、小學設專責教師,以落實相關課程。

另外,校長會建議優化小學數學課程和科學課程,例如研究在高小階段開設正規科學及科技科,以銜接中學教育,並探究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以「高級數學科」取代現時高中數學科延伸部分的可行性,又建議參考其他地區政府教育部門設立高級別單位,負責推動創新科技在學校應用的舉措,讓教師和學生能接觸、認識和應用創科於日常工作和學習,在校園建立普及的創科氛圍,而在現行「T-卓越@hk」計劃下的教師獎學金(進修碩士學位課程),建議額外增加數十個名額,予教師報讀與創科相關的課程,以建設創科教育核心教師隊伍。

校長會亦指校長和教師是執行教育的主體,肩負培育及照顧年輕一代的重要責任,特別是近年學校面對持續教師人才流失,特別是富經驗和具能力的中層管理人才,學界擔憂學校領導出現斷層,影響教育質素,校長會建議政府繼續提供撥款支援加強教師和校長的專業發展的合適項目,同時恆常推行教師及校長帶薪進修計劃和「i-Journey」在職教師帶薪境外進修計劃;亦建議增加在職校長或副校長領導培訓課程名額,並有序地擴展至中層領導,讓更多現職學校領導,掌握學校環境以外的全球化領導視野。課程第一部分的4天企業或非政府機構體驗計劃,可擴展至內地大企業,特別是創新科技界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