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沈香林中學辦AI Prompting比賽 學生任導師知識傳承回饋社區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人工智能(AI)是科技發展的大趨勢,當中包括圖像生成。屯門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早前與同區的保良局西區婦女福利會馮李佩瑤小學主辦「第一屆同創共學—AI咒語繪畫師比賽」,賽前設有科技、英文及中文等不同範疇的工作坊,沈香林中學的學生更會擔任小導師,教授參賽的小學生以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傳承合識之餘亦都體現佛學理念。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於上學年(2022/23)設立「同創共學」校本課程,近期引入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內容後,舉辦相關比賽予小學生參與,並由該校學生擔任小導師。(鄭子峰攝)

課程加入AI生成圖像 學生任導師體現「自利利他」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於上學年(2022/23)設立「同創共學」校本課程,以保留即將消失的香港文化為主軸,教授學生新興科技及技術,並應用到社區之中。近年學界陸續將Arts(藝術)元素加入「STEM」成「STEAM」,剛好遇上人工智能生成圖像掘起,學校認為該技術與STEAM趨勢互相呼應,於上學年已經將之納入課程。

學生們學有所成後,學校就決定舉辦「AI咒語繪畫師比賽」,由學生擔任小導師教授參賽的小學生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傳承知識之餘亦是服務式學習,比一般義工服務如派飯更能體現佛教「自利利他」精神。

學生不乏初次接觸AI 難忘小學生首次生成圖像感興奮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的(左起)林鈫婧同學、王文慧同學、孫健欣同學、嚴凱穎同學,他們曾於比賽工作坊之中擔任小導師教授小學生以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她們分別手持自己於製作的生成圖像作品,主題均與即將消失的本地文化或中華文化有關。(鄭子峰攝)

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屬新技術,不少學生於上課時首次接觸,例如就讀中四的嚴凱穎同學。她說自己於課程中學到不如與人工智能生成圖像相關的知識,例如使用不同指令完成畫作,由於自己喜歡吃東西,所以就可以人工智能生成代表香港茶餐廳文化的蛋撻及奶茶。

王文慧及林鈫婧同學都是中三學生,王同學感謝學校提供機會,令她發現自己在人工智能範疇略有天份,而林同學則難忘擔任小導師時,學生因為成功生成首張圖像而激動大叫,然後主動提問了解更多功能,令圖像變得更清晰及仔細。

學生們亦提到生成圖像技術有不少優勢,林同學舉例說,同一個人畫畫難以演變出多種風格,以人工智能生成圖像則能輕易以程式調較圖像成不同風格。另外,中二的孫健欣同學就說她學懂使用該個技術之後,只需要輸入單字及句子就可以畫畫,十分方便,而且過程可以豐富英文詞彙,提升英文水平。

學校STEAM教育注重軟實力 AI可助學生語文發展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馮順寧校長。(鄭子峰攝)

馮順寧校長於本學年(2023/24學年)到任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她期望學生能夠掌握各種STEAM知識,將之應用在不同範疇,培養跨學科能力以至是學懂溝通協作。現時人工智能大行其道,不少研究都指人工智能於未來會取代大量使用人手的工作崗位,馮校長說學校不會為學生設下具體的職涯目標,因為不少職業都有可能被取代,因此學校以培養學生軟實力為重點,而運用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馮校長過去任教中文科,認為人工智能有助語文學習,例如文憑試的中文及英文科考試都會要求學生做到表情立意,而人工智能就能幫助學生發展語文,達到相關要求。她又提到STEAM教育不應只集中在數理科目,更應該涉及語文及其他人文學科,讓學生的學習經歷更多元化,以至是利用科技幫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