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3種檢測發現早期癌症 有家族病史高危可及早驗癌指數

撰文:醫護隨筆
出版:更新:

癌症是人類的頭號疾病殺手,例如肺癌、胃癌、乳癌等,已奪去不少人的性命。不少人仍覺得癌症離自己很遠,但據世界衛生組統(WHO)指,單是在2018年,全球患癌的新症就高達1800萬宗,而且如大腸癌、肝癌等,病發前幾乎是毫無預警,教人防不勝防。
坊間現有各種早期癌症檢測計劃,聲稱可助提早識別病情,增加康復機會。不過,到底什麼人較適合接受檢測?檢測是以什麼方法進行?決定接受檢測前又有什麼要考慮?大家在接受這些身體檢查前,不妨參考臨床及基因化驗師文詠賢的意見。
撰文:臨床及基因化驗師文詠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不少癌症個案都是發生在一些生活健康、不煙不酒的人身上?部分更是前一年的體檢報告仍然正常,今年就發現長出惡性腫瘤。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最新數字,癌症位列本港十大致命原因之首,而絕大部分癌症死亡都與癌細胞擴散有關,令人更加關注如何可以及早識別患癌風險,阻止病情惡化,而早期癌症檢測就是其中一個方向。

醫學昌明的今天,科學家已積極研究可及早檢測癌症的方法,令患者可以有更大機會康復。(Michael Longmire/unpslash)

什麼人需要做早期癌症檢測?

目前,坊間許多身體檢查套餐都有包括透過各種測試檢測癌症指數。一般來說,高風險罹患癌症人士,包括有癌症遺傳家族史經常置身污染或輻射環境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良生活不規律的人士,都是較適合接受早期癌症檢測的一群。

不過,不少測試都有機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的結果,假陽性結果令人虛驚一場還好,但如果因為假陰性結果而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期就可大可小!

不少較常見的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初期病徵不明顯,令人察看不到問題,延誤治療。(Marcelo Leal/unsplash)

那麼,早期癌症檢測要怎麼做才信得過?以下分析三種檢測方法(按圖):

+5

1.腫瘤標記測試(又稱癌症指數)

大多早期癌症檢測仍然停留在這種方法,原理是身體出現癌細胞時,通常會同時產生另一種物質,可能是癌細胞的副產物或身體對腫瘤有反應而分泌出來的物質,被視為「腫瘤標記」,大多可透過檢測血液或尿液發現。

不過,很多醫生或病人都明白這類測試並不完全準確,因為指數的高低可以受多種因素影響,未必一定是癌症所致。

2.影像檢查

透過影像檢查直接觀察體內的腫瘤,是較傳統的檢測方法,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磁力共振造影(MRI)及正電子掃描(PET)等。

但這種方法未必能做到早期檢測的效果,因腫瘤的體積需要達到一定大小(通常為大於3mm)才可被偵測到,屆時血液中可驗出的腫瘤細胞可能已達數十萬個了。

3.血液循環腫瘤細胞檢測(CTC檢測)

血液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屬於較新的檢測方法,當腫瘤成長至0.2mm時,癌細胞會開始入侵血管,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會透過血液從原位癌腫瘤通往身體各處。此檢測就是透過化驗病人的血液樣本,進行細胞篩選,將潛在腫瘤細胞用熒光抗體標示,以偵測當中的腫瘤細胞量,從而預測癌症轉移等情況。

除了早期偵測,CTC檢測亦可為已開始接受化療藥物或手術治療的癌症病人持續監測腫瘤細胞的數量變化,甚至為已痊癒的病人偵測癌症復發的可能性。

CTC檢測已在外國起步了一段日子,但在香港仍然未普及,因此需要更謹慎了解提供服務的機構是否可靠。(Online Marketing/unsplash)

由於接受CTC檢測只需要簡單抽血,多次檢驗亦不會造成放射性傷害,安全性有較大保障,但方法在香港仍未算普及,需要小心選擇提供檢測服務的機構。

選擇癌症檢測的三大準則

隨着都巿人越來越注重健康,許多癌症檢測公司亦應運而生,同時有良莠不齊的可能,消費者於選擇服務時有3點值得留意:

1. 檢測所使用的技術是否已獲認證,有否足夠的臨床研究證明其效用?
2. 完成檢查後,有沒有專家講解報告?
3. 服務提供者有否定期參與專業質量評估,以確保其專業及公認性,如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

相關文:【大腸癌】及早發現瘜肉減風險 一文了解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詳情

大腸癌篩查計劃4步驟(01製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