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隱形殺手」病徵難察覺 一文看懂量血壓須知

撰文:曾凱茵
出版:更新:

高血壓是香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有「隱形殺手」之稱。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定期檢查血壓是最佳的預防方法,但不同年紀及身體狀況的人士要進行的檢查次數都不一樣,部份人可能已出現病徵,亦有不少人未必出現明顯病徵,任何人也應及早瞭解預防及應付高血壓的方法。

血液必須依靠正常的血壓能夠在身體運行,輸送氧氣和營養到各部位。(Getty/VCG)

高血壓聽得多,但怎樣才算高呢?血壓又是在量度哪裡?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就要先知道心臟和血液如何運作。心臟收縮把血液泵入動脈,會對動脈血管壁加諸壓力,這就是血壓。高血壓便是血壓持續處於高水平的慢性疾病,由於血液必須依靠正常的血壓才能夠在身體運行,輸送氧氣和營養到各部位,因此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冠心病、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及甚至早逝等。

以成年人來說,他/她的收縮血壓處於140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達到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便是患上高血壓;如果收縮壓處於120至139毫米水銀柱之間,或舒張壓處於80至89毫米水銀柱之間,則屬於前期高血壓。

至於小孩或青少年,假如重複量度的收縮或舒張壓的度數相等或高於同年齡、高度和性別人士的血壓的第95位百分位數,則表示患有高血壓。

一般疾病都能靠徵狀分別,但有「隱形殺手」之稱的高血壓卻沒有明顯病徵,很難察覺,但小部分人會出現頭暈、頭痛、視線模糊不清、疲勞和面部發紅等症狀。(Getty/VCG)

香港近半長者患高血壓

香港有接近五成長者及兩至三成的中年人士為高血壓患者。根據衞生署的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數據顯示,有27.7%的15至84歲人士(其中女性是25.5%,男性是30.1%)在自述或身體檢查時被發現患有高血壓,當中近半(47.5%)於調查前未被確診。

總體來說,高血壓的總患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上升,15至24歲人士中患病的比例只是4.5%,但65至84歲人士中卻高達64.8%患病。

按圖簡單了解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及徵兆:

+2

高血壓為何被叫作「隱形殺手」?

一般疾病都能靠徵狀分別,但被「隱形殺手」之稱的高血壓卻沒有明顯病徵,很難察覺,但小部分人會出現頭暈、頭痛、視線模糊不清、疲勞和面部發紅等症狀。一般患者都是在出現併發症,或者例行身體檢查中量度血壓時發現的。因此,衛生署建議成年人最少每兩年量度一次血壓。

說到量血壓,其實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士所需要的量度次數都不同!

血壓分類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建議
正常 低於120 低於80

兩年內再次檢查(75歲以上的人士,每年檢查一次)

前期高血壓 120至139 80至89  一年內再次檢查
高血壓 140或以上 90或以上 盡快約見醫生聽取建議

註: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已發表最新治療指引,將高血壓的定義準則由過往的140(收缩壓)/ 90(舒張壓)mmHg,更改為130 / 80 mmHg,協會表示130 / 80 mmHg已經有可能出現相關併發症。
雖然香港衛生署現時並未跟從這新準則,不過大家還是應多加留意,盡量把血壓控制在健康水平。

高血壓分原發性、繼發性

高血壓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原發性高血理和繼發性高血壓,而兩者成因亦有所不同。

約九成高血壓患者都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具體成因不明,但一般與遺傳、性格、精神緊張和肥胖有關。其餘百分之十患者則屬繼發性高血壓,主要由其他疾病或身體變化所引起,例如腎病和內分泌失調等,一般在病因得到治癒的話,血壓便會回復正常水平。

(資料來源:衛生署智友站衛生防護中心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