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飯後上腹痛可能已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醫生:輕忽恐變胃癌

撰文:健康醫療網
出版:更新:

一名四十多歲的男性,近幾個月進食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故至胃腸肝膽科門診看診,經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胃部有發炎及胃潰瘍的情形,甚至於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

在接受胃潰瘍相關藥物及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後,不僅胃潰瘍情形獲得改善,也成功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胃潰瘍有什麼症狀?(按圖 👇👇👇):

+3

相關文章:【胃潰瘍】胃痛口苦黑色大便7大症狀 壓力大加重病情或致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 為消化性潰瘍常見病因

台灣新竹台大分院病理部李宥徵醫師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國盛行率都相當高,根據近年研究,台灣約有三成左右的民眾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臨床上,雖然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認為是消化性潰瘍(含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最常見病因,但僅有約一成感染者會進展至消化性潰瘍,而多數感染者則是不明顯的慢性發炎症狀,這時就須通過檢查來判斷有無幽門螺旋杆菌感染。

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 嚴重恐變胃癌

不過,李宥徵醫師指出,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病人在持續的發炎反應下,胃部黏膜可能會發生腺體萎縮及腸上皮化生等變化,也就是原本正常的胃黏膜因慢性發炎受損,胃黏膜的上皮細胞變成了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久了之後,可能變成癌前病變,甚至有機會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致胃癌!食飯先吃魚肉後蔬菜戒甜酸辣6類食物

+2

抗生素除菌 預防癌發生

台灣李宥徵醫師說明,幽門螺旋桿菌往往是癌化病變過程中的關鍵,根據統計,除了賁門接近食道處的胃癌外,其餘部位的胃癌有八成以上可歸因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如常見的胃腺癌,以及發生在胃部的淋巴瘤,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故門診有些罹患胃炎的病人,在使用抗生素除菌後,不只胃炎症狀消失,相對也預防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至的胃癌發生。

上腹部疼痛不適 應盡快就醫

李宥徵醫師提醒,幽門螺旋桿菌帶來的風險不可忽視,如有上腹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藉由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預防後續相關疾患。

相關文章:護胃穴位|成日胃酸倒流胃脹影響生活?常按4穴道助解胃痛消脹氣👇👇👇

+1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症狀不明顯代表無風險嗎?

台灣李宥徵醫師指出,症狀不明顯不代表無風險,病人在持續的發炎反應下,胃部黏膜可能會發生腺體萎縮及腸上皮化生等變化。【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