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框架已定 習特3月會面或簽最終協定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中美第七輪高層級貿易磋商今明兩日在華府舉行。根據路透社報道,兩國如今已就六項議題簽訂諒解備忘錄,並擬定十項短期措施清單。目前看來,早前困擾中美「結構性問題」已基本解決,僅剩下中國國企地位及條約履行的查核措施兩項尚在談判中。但當大部分細節敲定,雙方達成協議已是大概率事件,不少人期待的「習特會面簽署協議」可能很快上演。

一直以來,「結構性改革」都是中美談判中的硬骨頭。去年6月,劉鶴訪美後達成的協議,便因特朗普不滿未包括「結構性改革」而功虧一簣;今年2月,特朗普也在國情咨文中提到「中美正達成新的貿易協議,而協議必須包含真正的結構性改革」。經過去年G20特習會後多番交手,兩國似乎在這一問題上越走越近。

中美關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2018年12月在阿根廷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會面,同意達成90日的貿易休戰期。(路透社)

根據報道,目前中美兩國已在華府就六項議題擬定諒解備忘錄,包括:強迫技術轉移及網絡盜竊、知識產權、開放農業、開放服務業和金融市場、撤銷非關稅貿易壁壘、以及人民幣議題,而他們無一例外都屬於「結構性改革」範疇。

與此同時,雙方也將簽訂10項短期措施清單,預計將著力於減少中美間貿易逆差, 包括: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液化氣以及半導體產品;及減少對太陽能電池原料及汽車整車的關稅。

中美關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2月初與特朗普會面時承諾,中方會購買多500萬噸美國大豆。(路透社)

談判進入衝刺階段

事實上,今次傳出的「六項備忘錄」,同1月31日中美第五輪磋商後,美方所提出的「七點要求」幾乎完全重合,唯一未提及的是「國有企業扭曲市場力量」。這一點上,美方要求中國停止對國有企業的扶持政策,包括企業貸款、政策優惠等;由於被視為衝擊中國主權及憲法中「公有制主導」條文,一直被北京堅定拒絕。

另一項尚未達成協議的,則是貿易協議執行機制。美國以中國有違反協議記錄未由,要求建立機制衡量中國在執行協議的進展,一旦中方違反協議,便可立刻恢復關稅措施。但在北京看來,由於大部分協議條款為中方作出承諾,因此美方將享用絕大多數「判定權」,形同球員加裁判,並不公平。

中美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高級別貿易談判,中國副總理劉鶴接待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及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路透社)

不過,雖然兩國尚有落差,但最終達成協議的結局應該十拿九穩。一方面,美方所提出的七點要求,已大部分被北京接受:其中包括允許VISA、Master等金融企業入華開展業務,停止知識產權移轉,解除對美農產品限制等多項條款。其讓利範圍涵蓋農、工、商,將為特朗普提供巨大政治支持。此時放棄「到手的鴨子」似乎不大現實。

由中方大幅度讓步來看,北京似乎已在「所有可讓的地方退讓」。而國有企業地位問題內政意涵大於經貿,更涉及主權問題,根本沒有退讓空間。至於另一問題,即使執行機制欠奉,特朗普也可以其他理由對華「再開關稅戰場」,機制帶來的不過是「師出有名」的效果,對美國實際利益影響並不大。

去年4月,央行行長易綱向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發表的聲明中表示,「中國將大力推動金融業改革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限制,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積極擴大進口」,美國對此非常鼓勵和欣賞。(路透社)

習特或再會海湖莊園

能讓的已經讓了,沒讓的毫無退讓空間,餘下的「執行機制」則無傷大雅。加之當下中美雙方經濟情況都處於下行邊緣,無論出於維持成長或為轉型提供條件的經濟因素;或是促成連任或維繫政局穩定的政治因素;中美兩國都沒有意氣用事,放棄協議的理由。

上輪談判後,美方發出聲明曾提到:「2019年3月1日之前,双方将就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继续工作。美中官员已同意,任何承诺将列于两国之间的谅解备忘录中。」這也意味著,如果今明兩天能見到雙方簽署的備忘錄,3月1日的大限也將事實上被撤銷。而最終的協議簽署,或許會由特朗普及習近平二人主持進行。

中美貿易戰:習近平2017年4月訪美,與特朗普在海湖莊園內散步。(路透社)

2017年4月,特朗普首次同習近平會面時,選擇了佛州的海湖莊園。今年3月中旬,特朗普將在佛州出席一系列活動,或許也將在那時和特朗普「再續前緣」。

只不過,即使協議簽訂了,領袖會面了,都只代表貿易戰落下帷幕;隨著中美國力接近,雙方結構性矛盾只會愈發激烈。而今次貿易戰的平息歷程,或許將成為未來兩國領袖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