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走跌 軍工板塊逆勢漲 港大學者:中國進入「戰備驅動型經濟」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北京官方去年底陸續推出多項振興經濟政策,能否扭轉經濟頹勢備受關注。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1月8日於2025「天下經濟論壇」(CWEF)發表演講,提出中國經濟已轉向「戰備驅動型」發展,並剖析了今年經濟面臨的三大矛盾。

台媒《天下雜誌》報道,陳志武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政策目前處於矛盾交織的局面。一方面,政府推動對外開放,包括對多國實施免簽政策,但另一方面,中共黨刊《求是》於今年元旦再次強調「東升西降」的論點,堅持在與美國和西方的貿易戰及科技戰中鬥爭到底。陳志武直言:「這些不同的信號,讓各級政府和企業感到困惑:到底應該加強開放還是加強鬥爭?」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香港哲學研究院)

此外,儘管北京提出立《民營企業保護法》,但富人對政策缺乏信任,仍紛紛選擇移民海外。更重要的是,官方目前基於「戰備」定位經濟政策,這與民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產生根本矛盾。

持續挑戰:青年失業與民企信心低迷

陳志武特別提及官媒《人民日報》報道,指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GDP年增長率約為5%。但他認為,實際生活中很難感受到這樣的成長率。陳志武直言,內地就業市場問題尤為嚴峻,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20多歲、缺乏經驗的年輕人求職困難重重。

同時,考量民眾消費信心和企業投資意願低迷,也料將對經濟造成壓力。陳志武分析稱,地方政府因財政緊張,採取「遠洋捕撈」式執法,向民企和富人徵稅以填補資金缺口,進一步損害民間信心。「這種模式不改變,民眾難以放心消費或投資。」

此外,地方政府長期負債與房地產泡沫問題也未得到根本解決,即便推出貨幣與財政政策,也難以扭轉房價頹勢。

內地2023年起陸續爆出多宗房地產商倒債事件,知名學者鄭永年認為,內地數量型擴張的房地產已經到了終點。(新華社)

軍工行業逆勢崛起 「戰備驅動型經濟」成型

儘管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並非所有行業都陷入困境。陳志武指出,中國經濟正從「市場驅動型」或「出口導向型」逐漸轉向「戰備驅動型」。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上證指數下跌9%,但同期的軍工指數上漲41%。與軍工、戰備和物資儲備相關的行業,仍然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未來仍存希望,但前提是必須堅持法治,確保民企和個人財產安全。同時,需要解決地方政府財政困難,並減少過度執法帶來的負面影響。外交政策上,應該重新回歸以經濟為導向,而非聚焦地緣政治,這樣才能改善外貿與吸引外資。

「如果能做到這些,中國經濟還是有成長空間的。」陳志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