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世衛列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對中國意味什麼?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周四(30日)表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屬「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強調,世衛最大的憂慮是病毒可能蔓延到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而並非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也不建議向中國實施旅遊及貿易限制。
那麼,世衛列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體有何限制?對中國意味什麼?《香港01》帶你一文看清。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周四(30日)表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屬「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美聯社)

PHEIC 是什麼?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的緊急情況委員會依據國際衛生條例(IHR)發出的一份正式聲明,來判定一項衛生事件是否已對其它國家的公共衛生構成威脅,並需要國際社會協調一致採取應對措施。

給出臨時建議有效期為三個月,三個月後自動失效,意味著每三個月就會進行一次重新評估。

判定一項疫情是否達到PHEIC,主要取決於三點: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可能需要立即採取國際行動。而對於武漢肺炎是否構成PHEIC最關鍵的因素,則是中國感染者數量增加、多個國家都出現疫情這兩個事實。

世衛以往曾5次宣布PHEIC,最近一宗是始於2018年8月1日剛果東部爆發的伊波拉(Ebola)疫情,迄今導致逾2000人死亡。宣布疫情屬PHEIC,並不會給予世衛額外的資金或權力,但有利於獲更多關注,同時讓總幹事向各國提出建議,促使加強公共衛生措施,以及提供更多資源進行防疫,例如應否實施旅遊或貿易限制,不過世衛通常避免提出貿易限制。

總幹事譚德塞強調,世衛最大的憂慮是病毒可能蔓延到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而並非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美聯社)

宣布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為PHEIC後,譚德塞同時宣布七條臨時建議:

一,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
二,必須支持那些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
三,必須加速疫苗、治療方案和診斷方案的研發。
四,必須打擊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
五,必須審查準備計劃、找出差距、評估所需資源以識別、隔離、治療患者,防止疫情傳播。
六,必須與世衛組織和全世界共享數據、知識和經驗。
七,打敗此次疫情的唯一辦法就是,所有國家以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合作。

譚德塞強調,世衛最大的憂慮是病毒可能蔓延到衛生系統較弱的國家,而並非對中國投下不信任票,也不建議向中國實施旅遊及貿易限制,重申世衛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措施,並對中國能夠控制疫情充滿信心,相信可以扭轉目前情況。

疫情被定性為PHEIC,對中國最大的影響或在於經濟會受到較大的外部衝擊。(視覺中國)

經濟會受到較大的外部衝擊

分析認為,即使是從對全球負責的角度來看,中國對於這個結果也應該坦然接受,而不是過度抗拒,這也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該有的擔當和責任。如果中國對於疫情升級為PHEIC主動配合而不是反應過度,也有助於改善和提升中國在此次疫情中的國際形象。

對於中國而言,疫情構成PHEIC,最大的衝擊其實並不是來自世衛組織。因為世衛組織提出的臨時或者長期建議,都屬於非約束性。真正的殺傷力在於,其他國家會據此做出相應反應,如果對本國公民發出旅遊警告,當事國的旅遊、航空、酒店、餐飲等相關行業都會被冰封;如果其他國家對當事國商品提高准入門檻或者禁止進入,出口行業將會遭遇重挫;如果其他國家大規模撤僑,可能會出現外商投資規模萎縮。

因此,疫情被定性為PHEIC,對中國最大的影響或在於經濟會受到較大的外部衝擊。

構成全球突發衛生事件後,世衛組織可以建議動員國際援助,這將有助於中國獲得更多的外部援助。(資料圖片)

對中國或非全是壞事

分析認為,事件可能並非全是壞事。首先,如果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對於中國自身的疫情控制也會帶來更大難度,被定性為PHEIC之後,意味著全球對於疫情的防禦級別升級,如果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的速度得到控制,反過來對於中國的疫情控制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同時,成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後,中國還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外部援助和支持,這也有利於中國儘早結束疫情。按照規定,構成全球突發衛生事件後,世衛組織可以建議動員國際援助,這將有助於中國獲得更多的外部援助。如果能和世衛組織形成良好合作,中國的應對將更加專業。當然,前提是中國方面不刻意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