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中消協指「雙十一」商品質量問題多 籲防範消費陷阱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內地電商界年度大戰「雙11」購物節已提前啟動,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提示,提醒消費者提防商家促銷套路,注意5大問題。

中消協稱,對近幾年促銷維權進行梳理,發現在「雙11」期間,直播帶貨暗藏消費陷阱、優惠活動水分多、商品質量問題多、售後服務詬病多、訂單合同違約多。

在直播帶貨方面,有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資料公示義務;部分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主播將消費者引至第三方,該平台信用資質不佳或是引誘消費者進行私下交易;部分商品售後無保障,消費者難享「三包」權利等。

10月26日,北京地鐵的天貓雙十一廣告。(VCG)

此外,愈來愈多平台與商家推出商品預售的促銷模式,以支付定金能夠享受優惠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提前下單。這種商品預售模式看似優惠,但通常情況下「定金」支付後,如果消費者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支付尾款,「定金」不予退還。

在商品品質方面,中消協稱,部分平台、商家還會以促銷活動的名義進行推廣,表面上是讓利消費者,實則清庫存,甚至借助低價來推銷其劣質商品,消費者一旦禁不住誘惑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引發消費糾紛。

中消協指出,一些商家重視銷售輕視售後服務也常常招致消費者的不滿。還有商家為了衝擊銷量而虛標庫存,還有商家可能只是為了推廣或是收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打出「秒殺」「競拍」等低價促銷活動,吸引大量消費者下單購買後,商家或是遲遲不發貨等待消費者主動取消訂單,或是以「訂單異常」、「商品缺貨」、「操作失誤」、「系統錯誤」等藉口為由單方面強制「砍單」,由於下單的消費者數量較多,若商家不能妥善處理,極易引發群體性消費糾紛。

為盡量規避上述問題,中消協提醒消費者,切記量需而入,盡量選擇資質齊全、信譽較高的商家進行交易;同時要慎重預付定金,防範消費陷阱;注意留存購物證據,依法維護權益有保障。

(中消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