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中小學課程加強「革命傳統」等內容 語文藝術等學科均須納入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教育部在周五(5日)發布消息,指已印發兩份指南,指示中小學課程教材加強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革命傳統」兩方面的內容,指南列明相關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內容、載體形式、學段和學科要求等。
教育部指,上述指南是國家課程教材、地方課程教材和校本課程的政策依據,也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具體指導,「它標志着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主題教育進入系統化、制度化、長效化的新階段」。

內地中小學課程將會加強加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革命傳統」兩方面的內容。(視覺中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要求處理好育人目標與內容形式的關係,從厚植中華文化底蘊、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等育人目標出發,遴選蘊含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載體形式。

具體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材的總體要求分解安排到中小學各學科。各學科從自身特點出發,並以「3+2+N」的方式全科覆蓋,即以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體育與健康有重點地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

《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就列明「革命傳統」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進程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中形成的政治覺悟、革命鬥爭精神、高尚品質和優良作風」,當中包括有「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個時期。

指南要求明確「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題內容,強調夯實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視覺中國)

指南要求要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理想信念、人民立場、思想路線、革命鬥爭精神、愛國情懷、優良作風七個方面,明確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題內容,強調夯實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依據學科內容體系和獨特育人功能,把反映革命傳統重要人物事跡、重大事件、偉大成就、重要論述作品、節日紀念日、故居遺址遺物、館藏文物等適宜內容納入課程教材,形成以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學科有重點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的「3+1+N」學科結構安排。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