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設備商逆襲美高關稅 出口價漲近倍喊話:美國人自己買單
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加徵超過100%的「對等關稅」政策,浙江一線製造商選擇「硬剛到底」。內媒《觀察者網》4月11日報道,浙江某設備商將原定出口美國售價1200美元的產品直接提價至2000美元,並強調「一分也不少賺」,關稅最終將由美國消費者自行承擔。
報道援引該企業負責人蔣一軍(化名)說法,稱5月份還有很多款新品會批量出貨,都很有競爭力,「哪怕是加價後,我們也比美國本土產品更有質價比」。
據報道,蔣一軍所領導的企業,長期服務於中國及歐美、東亞、中東市場,是國內知名IoT設備供應商,每年出貨量高達百萬台。近年伴隨「出海熱」升溫,海外市場已成為該公司成長的第二曲線。
針對美方不斷加徵關稅,蔣一軍並未表現悲觀,反認為這是中國企業邁向高端化的契機。「說沒有壓力那肯定是假的,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去應對這個東西(加徵關稅)」,他指出,中國的供應鏈實力、人才儲備與技術積累已讓一批本土企業具備應變能力。
「關稅某種程度也是行業洗牌。有技術、有產能的企業有機會在這輪風險中化險為夷。」蔣一軍呼籲企業「要長期甚至畢生專注一個事業,不斷創新產品與管理,重度擁抱AI工具如Deepseek等」。
「最終還是要講實力,某些國家可能就投降了,但中國不會,中國進步了也富強了……面向未來,人才就是實力。」蔣一軍直言。
除提高價格應對外,部分中國賣家選擇退出美國市場。根據《路透社》10日報道,在亞馬遜平台上銷售的五名中國賣家中,三人表示將提高出口美國商品價格,兩人則打算退出美國市場,轉向新興市場發展。
報道指出,中國企業之所以有底氣撐過「惡稅風暴」,關鍵在於扎實的供應鏈、技術創新力與國內龐大市場支撐。另有媒體引述分析指出,美國的加稅政策恐最終傷害本國消費者與市場供應穩定。
該分析指出,「美國政府的關稅大棒將適得其反」,因為三分之一的大蒜、一半的低價家具與近八成的聖誕玩具依然是中國製造。報道並諷刺道,「當特朗普4月2日簽署行政令發動關稅戰時,他手中的那支筆,很可能就是中國製造」。
另據《路透社》8日報道,美國多家大型超市如好市多、沃爾瑪近期出現「囤積潮」,美國消費者開始恐慌性採購,顯示關稅政策已對內部民生產生直接衝擊。
對於未來中國是否會持續加徵報復性關稅,商務部發言人在4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指出,「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並強調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將「奉陪到底」,堅決捍衛自身正當權益。
商務部並透露,已與相關商協會、大型商超與流通企業舉行座談,將推動擴大內銷管道,幫助外貿企業穩定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