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解密094型潛艦數據 疑為096型核潛艇服役前奏
解放軍方近日罕見公開094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的詳細技術參數,引發外界關注是否意在為下一代096型戰略核潛艇的列裝預熱。有軍事評論分析,此舉不僅展現中國現有海基核威懾力量的成熟與提升,也意味著中國核戰略即將邁入「可靠二次打擊」的新階段。
台媒ETtoday今(15)日報道,中國海軍在建軍76周年開放日活動中,首次公布094型潛艦的部分數據,包括長約135米、寬13米,水面排水量8000噸,水下排水量高達11000噸,最高航速30節,最大潛深400米,遠優於過往估計的水下9000噸排水量、20節航速及300米潛深,顯示技術已大幅進化。
此前,騰訊網旗下軍事自媒體「矚望雲霄」5月7日亦發表評論文章指出,094型潛艦目前配備的巨浪-2型(JL-2)彈道導彈射程約7000公里,可在西太平洋對美本土形成打擊。而更進一步的094A型則可能搭載射程逾萬公里的巨浪-3(JL-3)導彈,射程已涵蓋整個美國大陸,且潛艇整體噪音顯著下降,隱蔽性能增強,使中國真正具備「可靠海基核威懾」能力。
分析普遍認為,中國軍方選擇在此時高調公布094型潛艦參數,是為096型戰略核潛艇鋪路。根據五角大廈2024年中國軍力報告,096型可能於2030年前後服役,搭載24枚巨浪-3導彈,配備全電推進、無軸泵噴推進器、低噪音技術與先進感測系統等,性能指標全面超越前代潛艦。
「矚望雲霄」評論指出,南海深海區地形複雜,是「極為理想的戰略核潛艇堡壘海域」,中國潛艦可在此避開美軍反潛網,達成長時間水下隱蔽巡航,確保可對美發起核反擊,形成「戰略威懾長存」態勢。
評論分析,美國長期以來依賴核優勢與偵測技術對中國形成戰略壓力,但中國海基核力量的成熟與升級,讓美國面臨更大不確定性。尤其094型與未來096型潛艇將中國的核反擊從「有限反擊」提升至「可靠二次打擊」,並打破美國以核壓制維持亞洲主導權的戰略邏輯。
除了直接對美構成威懾,中國海基核力量的擴張也將對亞太地區整體安全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矚望雲霄」研判,南海堡壘化將增強中國對周邊國家的戰略底氣,為未來在區域爭端與美日軍事介入中提供更強的談判籌碼與軍事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