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憂影響本土服裝廠 內地NGO成員:抵制西方品牌難持久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據台灣中央社27日(上周六)報道,內地熟悉工廠生產和勞工權益的非政府組織(NGO)成員「安梁」,今年1月17日曾撰寫文章《制裁棉花的背後:全球供應鏈上那些隱藏的秘密》,點出西方禁用新疆棉花的嚴重性。隨著內地掀起支持新疆棉花、抵制涉事國際品牌的運動,這篇文章近日也在微博熱傳。
安梁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他認為歐美國家禁新疆棉,會對中國紡織業造成極大衝擊,恐加速服裝業國際訂單流失,當前抵制國際品牌的聲浪預計難以持久。

安梁向中央社表示,紡織服裝產業是中國重要的優勢產業,如果歐美日等國家都不用新疆棉、不下訂單給中國的工廠,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將出現供過於求,從棉花種植開始就會大幅萎縮,造成關廠失業。

自2020年10月起BCI暫停發放了對新疆棉花的許可證,意味着BCI會員不能再使用新疆的棉花。這些會員包括:H&M、UNIQLO、Muji、GAP、宜家、Nike、Puma、VF集團、Burberry、Adidas、New Balance等等。(資料圖片)

安梁的文章指出,美國對新疆棉花的禁令一出,為了避免相關損失或巨大麻煩,英國大型服裝品牌瑪莎百貨公司(Marks & Spencer)1月上旬宣布停止與涉新疆棉花的供應商合作,「有更多的服裝品牌則是悄無聲息地撤離了中國」。

人民日報26日刊文指出「新疆棉花:中國自己還不夠用」,指新疆棉佔中國產量的87%、國內消費的67% ,為滿足國內需求,中國每年還需進口200萬噸左右的棉花,言下之意是不怕國外制裁。對此,安良說,關鍵是中國廠家無法證明出口或提供給外商的布料沒有用新疆棉。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內地紡織服裝產業在製造和批發零售兩個領域有121萬間法人企業,直接從業人員多達1563.6萬人,2018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人民幣12.7萬億元,是僅次於電子資訊產業的第二大產業部門。如果把個體工商戶和棉農算入,紡織服裝業直接僱員估計為2500萬人。

+5

安梁說,當前中國網民對西方服飾品牌的抵制潮,過幾天可能會降溫,棉花出口的問題最終要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較透明的展示,確認新疆沒有強迫勞動問題才能解決,「但是誰去展示、誰去證明,現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他說,總部設在瑞士的非營利組織「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過去負責這個角色,但是BCI去年10月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由於在新疆越來越難進行相關調查,BCI決定暫停新疆良好棉花認證。

安梁認為,如果不認真化解「由於政治和意識形態衝突而帶來的產業風險」,隨著國際訂單的流失,中國約1/2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和1/4的紡織服裝製造企業可能在未來2到3年內面臨沒有訂單的困境。「而且由於紡織服裝是一個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替代性很強,歐美日訂單一旦離開中國,可能就很難再回來了」。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