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公布五城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上海廣州入圍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今日(19日)宣布,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到底如何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各地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又有哪些新設想、新佈局?

內地《經濟日報》報道,具備條件的相關省份已經意識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今年各地兩會紛紛結合自身特色推出明確規劃。北京市提出,推動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新業態發展,擴大健康、養老、文旅、體育等服務消費;上海市提出做強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品牌經濟,推動市內免稅店新政落地,打造一批智慧購物示範場景、商業消費體驗中心。

廣東省提出,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佈局一批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內免稅店,引導境外消費回流。重慶市提出,加強需求側管理,探索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擴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投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北京將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視覺中國)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有利於引導上游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指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通常消費規模巨大,總量高、增速快,並具有國際化程度高的特點。

其一是消費對象國際化,體現為進口規模巨大,進口貿易便利化程度高;二是消費人群國際化,體現為在本地居住的外國人規模大,包括外國人在內的消費者消費意願強;三是消費渠道國際化,反應快、成本低、體驗好,跨境電子商務B2C發展較為領先。

選擇城市應考慮甚麼因素?

趙萍表示,首先是基礎條件好的城市,即已經具備一定規模、消費基礎設施、消費政策等的城市。同時,城市消費潛力要大,即未來增長空間大,能夠立足國內、輻射周邊,甚至形成面向世界的全球影響力、吸引力。此外,國際化水平較高、對外開放意願強。通過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令其成為擴大引領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載體和新引擎。

事實上,就消費規模而言,國內多個城市距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仍有較大距離。趙萍提醒,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要量力而行,未來中國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可能是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可能是專業化、特色化、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趙萍強調,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要讓不同城市展示自身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以下問題值得注意。首先是目標差異化,即依託本地綜合實力,確定目標是區域性抑或全球性;其次是依託本地優質消費資源,形成獨特的商品和品牌供給能力;再者,要依托地理區位優勢、自然條件與輻射空間不同,形成獨特消費環境;最後,應依託本地獨特的歷史文化優勢,推動消費融合創新,傳統百貨店、閒置工業廠區轉型,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獨特消費體驗。

如何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先要不斷推進國際化進程,讓買全球和賣全球能夠輕鬆實現。一方面,要讓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及其周邊的消費者實現買全球,另一方面亦要吸引各國消費者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消費,實現賣全球。

其次,要對世界各國消費者形成吸引力,就必須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大力推廣中國品牌。各地應結合自身歷史文化、獨特自然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特色景觀、特色商業街、特色產品、特色服務、特色旅遊項目,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升消費意願。

此外,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還要做好不同景點、不同商圈的差異化定位,不僅要讓外地遊客旅遊體驗豐富,也要讓本地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