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樓指導價助上車? 有賣家加售假畫變相托價380萬|時事焦點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8月31日,廣州市住建局公布廣州首批96個住宅小區二手樓交易參考價格,這份參考樓價比目前的業主掛牌價和實際成交價低出一大截,部分小區甚至腰斬,新政策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為了讓樓市降温,自今年2月份深圳建立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以來,內地已有多個城市推出類似措施。究竟這項新措施有何特色?買賣雙方不依指導價成交會有什麼後果?新措施又為樓市和市民帶來甚麼影響?本文將為大家一一解析。

繼深圳、上海等地後,廣州也發布二手樓指導價格,料將衝擊當地二手樓交易價格。(中新社)

深圳早於今年2月8日實施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當時官方發布的深圳市3595個住宅小區的指導價,與市場價差距較大。以南山區的豪宅為例,市場價與「成交參考價格」相差超過3成,以後者價格出售將會較「便宜」近400萬元(人民幣.下同)。(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在深圳之後,上海、西安、成都、寧波、三亞、東莞、無錫、金華、衢州等共11個城市也陸續推出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這些指導價均低於市場價格。在深圳、成都等城市,二手樓指導價僅相當於市場價格的七成或八成左右。

指導價與銀行放貸額度掛鉤

雖然在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落實後,買家和賣家不一定要依指導價成交,但銀行一般會以指導價作為貸款評估基礎,這意味買家可獲的貸款額減少,需付更大份額的首期。國務院主辦的《經濟日報》於8月初發表評論文章解釋,二手樓指導價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通過引導銀行合理發放二手樓貸款,封堵利用信貸資金炒作樓價。

文章舉例稱,例如一套市場價原本為1000萬元的二手樓,首期三成需要支付300萬元。而按照指導價,價格可能僅為700萬元,按照七成貸款計算,能從銀行貸款的額度僅為490萬元。如果買賣雙方仍以原本的市場價成交,首期將從原本的300萬元提升到510萬元,對於炒樓人士而言,其資金壓力就會大大增加。

文章在解釋政策背景時稱,房地產調控從過去重點關注新樓,正逐步發展到一二手樓調控齊頭並進。過去,由於樓市限價更主要針對新樓,使得很多城市新樓價格低於周邊二手樓,當新樓價格因為哄搶上漲,加之新樓樓源不足,二手樓價格也隨即上漲,新樓和二手樓價格就這樣出現交替上升。

深圳自建立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以來,二手樓市場一改去年的火熱炒作,全面轉冷。(視覺中國)

深圳二手樓樓價及交易量持續下跌

以深圳為例,自建立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以來,二手樓市場一改去年的火熱炒作,全面轉冷,二手樓樓價及交易量均持續下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深圳7月二手樓價格指數環比下滑0.4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5月以來的連續第三個月下跌。

此外,深圳的二手樓成交量也持續處於低位。根據深圳中原地產的數據,今年6月和7月,深圳的二手樓成交量均低於3000套。可供參照的是,去年6-8月,深圳二手樓成交量每月均突破10000套,7月更是達到13000餘套的峰值。

另一個典型案例則是西安。西安於3月提出將建立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5月下架所有平台上單價超過3.93萬元/平方米的樓盤;5月末公布201個小區二手樓成交參考價格。數據顯示,新政落地兩周後,西安二手樓市場均價為1725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2.2%,跌幅居全國第一。

一般市民同受打擊 買樓須同時買天價假畫?

然而,二手樓指導價不僅會打擊利用信貸資金炒樓的人,一般有實際住屋需求的市民也連帶受影響。《南方都市報》就報道指,廣州一名市民今年4月買了一個二手單位,但銀行回覆要到10月份才能放貸。該市民表示:「現在二手房指導價是降低了,但業主不會按這個價賣房啊!如果銀行貸款參考指導價,必然會導致首付(首期)提高,剛需更加買不了房。」

西安有業主將一個價值超過600萬元的單位以300萬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並提了一個額外要求——買家必須附帶花380萬元購買業主的一幅畢加索假畫。(《時代周報》)

此外,在二手樓指導價的措施實施時,部分地區也出現一些亂象。例如西安要求房地產經紀機構、房地產網絡信息發布平台要對已掛牌樓盤開展自查,要求下架價格虛高的二手樓盤。據《時代周報》報道,為了避開監管措施,有業主將一個價值超過600萬元的單位以300萬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並提了一個額外要求——買家必須附帶花380萬元購買業主的一幅畢加索假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