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針》刊金銀潭醫院新冠康復者研究 女性受後遺症影響更大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人民日報》旗下的《健康時報》報道稱,8月28日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指出,大多數新冠肺炎患者在隨訪期間身體和功能恢復良好,但多數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發病1年後仍至少存在1項異常症狀,包括疲勞或肌肉無力、睡眠困難、脫髮、嗅覺和味覺障礙等。

研究者還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疲勞或肌肉無力的比例是男性比例的1.43倍,女性焦慮或抑鬱的比例是男性比例的2倍。

武漢金銀潭醫院。(新華社)

據介紹,這篇論文由首都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日友好醫院、金銀潭醫院的研究者共同完成。該研究將1276名去年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納入其中,隨訪他們出院6個月和12個月後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情況。

最常見後遺症症狀:疲勞或肌肉無力

該研究中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9歲,男性佔比53%,864名患者(68%)在住院期間通過鼻插管和面罩吸氧,94名(7%)需要高流量鼻插管、無創機械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54名(4%)患者入住ICU,307名(24%)患者在住院期間接受了皮質類固醇治療。

研究顯示,至少還有一種後遺症症狀的人群比例從6個月時的68%下降到12個月時的49%,疲勞或肌肉無力是最常報告的症狀,從6個月時的52%下降到12個月時的20%。在整組和三個不同疾病嚴重程度的亞組患者中,疲勞或肌肉無力、睡眠困難、脫髮、嗅覺障礙和味覺障礙等症狀均隨著時間推移顯著消退。

此外,更多患者出現焦慮或抑鬱,6個月時為23%,12個月時為26%,其中以輕度焦慮或抑鬱為主。肺功能方面,6個月時有128名出院患者進行了肺部CT檢查,檢查結果表明,他們都至少出現一種影像學異常。12個月後,中度和重度患者的這一比例下降至39%和40%,而危重度患者仍高達87%。

值得注意的是,mMRC評分≥1的呼吸困難患者比例從半年時的26%略微增加到12個月時的30%。在出院後12個月的時間,大約20%~30%的中度患者觀察到肺彌散障礙,而這一比例在危重患者中高達54%。

研究人員從武漢市招募了3383名未感染新冠的社區居民作為對照組。根據年齡、性別和合併症情況擇出1164名與新冠出院康復者按1:1進行匹配。與對照組相比,116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有764人至少有一種普遍症狀,比例高達66%,是未感染者的2倍。

研究者發現,女性受新冠後遺症的影響更大,焦慮或抑鬱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新華社)

女性受新冠後遺症的影響更大

研究者還發現,女性受新冠後遺症的影響更大,報告有疲勞或肌肉無力的女性比例是男性的1.43倍,焦慮或抑鬱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彌散障礙的比例是男性的2.97倍。

在患病前有工作的479名患者中,已恢復原工作的人佔88%,當中又有76的人%恢復原有工作水平。沒有回到原來的工作有57人,佔12%,其中18人稱是因為身體機能下降,14人因為不願意做以前的工作,10人是因為失業。

針對此次的研究,《刺針》亦有發表社論稱,「長期新冠」(long COVID)是現代醫學的首要挑戰,隨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繼續,持續性疲勞、呼吸困難和抑鬱等症狀可能影響到數百萬人,但人們對這種情況知之甚少,由於沒有經過驗證的治療方法與康復指導,「長期新冠」會影響人們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同時增加醫療保健負擔,加劇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