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多款國產藥研發進展良好 清華特效藥完成Ⅲ期臨牀試驗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新華社19日報道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透露,中國已有自主研發的新冠肺炎藥物完成Ⅲ期臨牀試驗,正申請附條件上市。另有多個藥物在國內外開展Ⅲ期臨牀試驗,顯示出積極療效。

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騰盛博藥團隊研發的新冠病毒抗體組合藥物BRII-196/BRII-198,近期已完成國外Ⅲ期臨牀試驗,並經有關部門緊急調用,在國內為800多名感染者提供了臨牀救治。據介紹,該藥物的原理是從恢復期患者血液分離得到的幾百個抗體中,篩選出2株活性高、互補性強的抗體。

據環球網報道,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介紹,國外Ⅲ期臨牀試驗數據顯示,該抗體組合藥物可降低78%的重症和死亡率,且對新冠病毒變異株依然保持活性。該藥物10月已向國家藥監局滾動提交附條件上市申請,同時向美國藥監局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此外,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與上海君實生物聯合開發的中和抗體JS016,也已在11月完成國際多中心Ⅱ期臨牀試驗,目前數據顯示取得了積極療效。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嚴景華表示,「我們與國際藥企合作,截至目前JS016已在全球15個國家獲得緊急使用授權,在全球分配藥物超過50萬劑。」有關部門已徵調3,000劑JS016,用於新冠肺炎臨牀病人「同情用藥」,目前該藥物正在推進Ⅲ期臨牀試驗。

另據介紹,蘇州開拓藥業的新一代雄激素受體拮抗劑普克魯胺、河南師範大學的阿茲夫定正在國內外開展Ⅲ期臨牀試驗,北京大學和北京丹序的中和抗體BGB-DXP-604以及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FB2001、VV116也都在研發過程中。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冠藥物研發主要圍繞阻斷病毒進入細胞、抑制病毒複製、調節人體免疫系統3條技術路線開展,中國在這些技術路線上均有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