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瞇瞇眼」就是辱華? 人民日報:多少有些太過敏感了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內地網紅零食品牌「三隻松鼠」2019年的一則廣告被翻出,廣告中模特兒「瞇瞇眼」的造型,被網民認為有刻意醜化中國人的嫌疑,且再次令「瞇瞇眼」形象涉嫌辱華這一話題引發熱議。
對此,官媒《人民日報》從產品、審美、傳播等角度分析「瞇瞇眼」爭議。並指愛國是本能,但要分場合與情景,「只要使用小眼睛模特兒一律就是辱華,這多少也有些太過敏感了。」

+2

從產品角度來看,《人民日報》認為,充分尊重受眾,才能贏得市場。無論是國內外企業還是藝術家、電影制作者,所播出的廣告、創造的作品,都必須有更成熟的受眾意識,既要對受眾的認知和審美情趣有所了解,更要尊重受眾所處的文化環境和歷史情感。必須周全考慮主流文化、大眾審美和受眾心態,沒有這樣的受眾意識,輕則鬧個笑話,重則適得其反、徹底「翻車」。

《人民日報》又指,將「瞇瞇眼」作為一種辱華標志,有著很長的歷史淵源,某種意義上牽動了人們的民族情感。包括模特兒的選擇、人物的造型等等,從審美的市場接受度上來討論,消費者作為受眾,有投好惡票的權利,這本身也是在給品牌以市場反饋。更多注重文化內涵和產品質量,才能更好贏得市場、也贏得認同與尊重。

從審美角度看,《人民日報》稱,人的長相各有特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審美標準,無需定於一尊。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有屬於自己的風尚,「眼睛可大可小,但要精氣神十足」。這樣,整個社會的審美才能更健康也更健全。

《人民日報》說,對於用「瞇瞇眼」之類的符號辱華,反擊的行為絕不是對內上綱上線、自我審查。而是要反對基於陳舊刻板印象、特定身體特征的歧視,以及反對刻意討好西方審美、在曲意逢迎中定義中國的現象。

從傳播角度看,《人民日報》表明,要堅持效果導向,也避免「扣帽子」。質樸的愛國熱情可以理解,但要一事一議,不能把不同的情形混為一談,籠統扣上帽子,跟風喊打喊罵。可以不同意類似的審美,可以討論藝術創作的方向,但沒必要上綱上線。

《人民日報》指出,一種社會觀念的形成,往往具有覆雜的歷史原因、現實因素,「瞇瞇眼」被視為對亞裔的歧視,這在社會觀念層面特別是在西方社會已經成為共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企業不正視客觀存在的觀念、不清楚可能造成的爭議,甚至試圖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本身是不可取的。尊重審美的多元、尊重個性化差異化的表達,但進入到公共傳播領域必須堅持效果導向,特別是要避免陷入西方設置的話語陷阱。審美是客觀的,可以隨著社會現實的變化而變化,但在社會現實沒有變化之前,有必要尊重客觀規律和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