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指中國已有2億人「靈活就業」 優勢是相對寬鬆准入退出機制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官方傳媒《人民日報》在周三(9日)引述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指,截至2021年底,中國的「靈活就業」人數已經達到2億人,其中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有超過160萬人,較2020年增加近3倍。
報道指,影片製作、網絡主播、文案寫手,加上平台經濟、共享經濟蓬勃發展,正孕育出豐富的就業方式,「靈活就業」也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就業新選擇。

報道採訪一名已經大學畢業後5年的影片特效製作員柳蓁,其在畢業之初選擇以影片「UP主」(上傳者)的身份進入社會,所製作的各類特效影片深受網民喜愛,播放量節節攀升,最終拿到進入專業團隊的「敲門磚」。報道稱,柳蓁並非特例,中國近年的靈活就業人數明顯增加,思維活躍、擅長創新的大學畢業生群體成為其中的主力軍。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數據統計,2020年和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率均超過16%。

對於所謂的「靈活就業」,柳蓁認為並不等於找不到工作,也不是隨便「打零工」,而是一種全新的就業模式。靈活就業給予求職者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興趣的機會,以優質的作品和成果為自己搭建展現能力的舞台,並在增長專業技術的同時,摸索職業發展方向。報道亦稱,相較於傳統的長期就業模式,靈活就業的優勢在於相對寬鬆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對求職者而言,靈活就業獲取工作機會的門檻更低,不合適也可以隨時離職;對企業來說,在選人用人以及如何用、用多久等方面也都比較靈活。

報道並提到,國家對於靈活就業人群的保障制度及相關措施近年來逐步完善,例如在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門共同印發《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對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合理休息、社會保險、勞動安全等權益作出明確要求。此外,新近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出將進一步健全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