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縣土坑酸菜曝光敗退「華容道」 13萬酸菜從業者如何自救?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內地官媒央視「3·15晚會」今年曝光湖南岳陽市華容縣的酸菜生產企業,使用在土坑中醃製的酸菜冒充「老壇酸菜」,製作過程骯髒不堪,而採用涉事酸菜的企業包括知名的康師傅、統一等。
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涉事企業也迎來一波停工、查處和退貨,當地官員也遭到免職停職等處分。對此,有傳媒戲稱華容縣酸菜產業「敗退華容道」——當地多達13萬的酸菜從業者如何自救?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是他們『害死』了華容芥菜!」提起曝光影片中往酸菜裏扔煙頭的行為,華容縣上上下下的人臉帶憤慨,又透著焦慮和無奈。

華容縣龍頭酸菜加工廠老闆王成(化名)這段時間一直疲於應付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客戶們紛紛提出取消訂單,還有不少提出要退貨,「我們現在每天能做的就是安撫客戶,告訴他們不要慌。」從事芥菜行業近30年時間,王成表示,醃菜行業此前也有過大大小小的風波,但這次無疑是最大的,「就像往行業投了一顆原子彈」。

「華容」這次以不太光彩的形象走進消費者的視野,也讓人突然注意到了這個全國最大的芥菜生產基地:2017年時,華容全縣芥菜種植面積就達到22萬畝,總產值43億元(人民幣.下同),芥菜產業從業人員超過了13萬人——要知道,這個小縣城的常住人口才不到60萬。如此高參與度之下,除了當事人,十餘萬從業者自難置身事外。

3月18日上午,插旗菜業廠區門口拉起了紅色橫條,廠內部分車間出入口也同樣被封。保衛人員表示,公司與芥菜相關的生產線均已停產,具體復工時間未知。從大門向裏望去,產業園內同樣難見車輛與人員。

眼下正是芥菜成熟期,加工企業停工,但農戶們「土坑酸菜」的醃製工作並未暫停,成片的芥菜已收割、晾曬完成,等待「入坑」:「總不能讓菜爛在田裏吧?」

張六(化名)這幾日已陸續醃製了兩個土坑的酸菜,「應該可以賣出去,只是價格也許就上不去了,加上今年的鹽貴了不少,不一定能賺錢。」他說,「種田就是這樣,看天吃飯。」他計劃在兩天內醃製好剩餘的芥菜,接下來,就該考慮種棉花了。張六醃菜用的那種「土坑」,正是這次輿論聲討的核心之一。

在插旗菜業附近的村子裏,只要有種芥菜的菜地,旁邊就有土坑,它們大小不一,大多視芥菜產量而定。醃製好的土坑會重新填土,形成微微隆起的四方小土包,不留意還不好發現。種植十來畝地的農戶,建造的土坑一般可以醃製4畝地的芥菜,這樣的土坑長度多在7米左右,寬度在3米左右,深度1.5米左右。

王成介紹,土坑醃製確實是上世紀90年代發明的,「剛開始搞的時候,沒經驗,菜不知道壞了多少,好多農戶搞得賠本」,「那時候是真正的土坑,最原始的就是把芥菜曬一下,然後就丟進去醃製。第二次,大家覺得這樣不靠譜,就開始搞地膜,很薄的地膜。現在升級了,用食用級薄膜。」「這就是北方醃菜的土窖,怎麼在我們這就叫土坑了?」華容縣的芥菜產業相關人士並不認可「土坑」這一說法。

外界關注的問題還有一個:回收的酸菜究竟洗不洗?截至目前,還沒有企業正式回覆。公開報道中,僅有插旗菜業的員工對媒體稱他們「會清洗10到13次以上」,但這一說法被網友質疑是在「洗白」。王成則介紹,一般清洗的流程是先在池子裏泡,然後通過輸送帶、提升機,傳送到洗菜機上進行沖洗,整個流程在30分鐘以上。

王成還從另一角度解釋稱,從農戶收來的酸菜,鹽度在12~15度(具體計量單位未知)左右,根本無法食用,本身就「需要浸泡清洗,將鹽度降低至8度左右。」

不過,一名已經完成了今年醃製工作的農戶則坦承,以前只種植了4畝地,現在已經種了十多畝,「說實在的,酸菜的質量這幾年在下降,衛生、味道,都不如以前」。

作為企業負責人,王成也坦承道:「確確實實,我們(指粗加工模式)有問題,這是不可推卸的。社會在進步,消費者對食品的認知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副產品在跟上形勢發展這一塊,它是滯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