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人控打完疫苗患血癌 官方稱待判斷 許樹昌答01:兩者無關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微博近日傳出一封稱是來自「30省份患者」的公開信,信中稱他們在打完新冠疫苗後患上白血病(血癌),引發熱議並登上微博熱搜。中疾控回應指,疫苗異常反應須從六方面開展專業判斷。
本港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向《香港01》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疫苗會引致白血病,兩者「沒有關聯」。

根據網傳的這封公開信,這些患者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盜汗、咳嗽、頭痛、嘔吐、乏力、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後經醫院檢查,都患上急性白血病,年齡介乎3至70歲,分布於一二線城市、縣城和農村,從事各行各業。

而他們接種的疫苗以科興為主,還包括北京生物、武漢生物、智飛生物、長春生物等。多數人是接種兩針後出現症狀,但也有一針或三針的。大多數發病是在接種幾日後。疾病類型主要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教授許樹昌認為,接種新冠疫苗與罹患白血病「沒有關聯」。(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公開信稱,這些患者接種疫苗前身體健康,沒有家族遺傳病史,周邊不存在污染,也沒有從事過放射性工作。當中多人在接種前體檢、獻血,身體各項指標良好。接種後,他們患上白血病,當中有人還患了惡性腫瘤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淋巴結腫大等病症,大多數人治療效果不佳。他們還要承受數萬乃至上百萬的醫療費用。不過,各地疾控專家出具的鑑定結果均指相關疾病是耦合現象。

公開信還提到國外類似個案,例如「韓國前總統全斗煥去世,生前接種輝瑞疫苗後患白血病」、美國、加拿大等地類似個案,並援引央視「CCTV-2」去年報道《韓出現多起疑似接種疫苗後患白血病案例》,及部分學者論文提到疫苗引發白血病問題。他們提到,有一種解釋認為,新冠疫苗中的刺突蛋白會刺激血液,分泌急性幼粒細胞,形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我們就像是一群試驗小白鼠」。

公開信全文:

+3

公開信稱,就醫過程中遇到很多類似個案,很多都是接種疫苗後確診,指這一群體在各大醫院暴增。目前,幾個群組的病友有幾百人,加上微博和籌款等平台的求助,「保守估算應在萬人以上」。

公開信又提到,他們曾到各級政府乃至北京上訪,但不獲理會,地方政府甚至粗暴對待、視作維穩打壓對象。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向地方下發文件,要求關注部分自訴接種新冠疫苗後罹患白血病人員近期重點動向,指他們「有下一步組織集體活動的可能」。他們求助記者和律師,記者說關於疫苗副作用的不能報道,律師也表示涉及疫情的訴訟不代理。

就上述言論,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在5月27日的記者會上回應稱,接種疫苗後出現一些症狀和疾病,其和疫苗接種是否有關,相關的判斷需要遵守規範流程,並要有依據。如果有懷疑,要報告給接種機構,由接種機構組成多領域專家組,收集相關資料。

微博還有不少網民講述自己或身邊的類似個案,部分帖文已經被刪:

+2

王華慶表示,疫苗的異常反應要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根據調查的內容進行分析和判斷,判斷不良反應需要考慮六個方面。首先是時間上的關聯;第二是要具備生物學合理性,例如減毒活疫苗一般不給具有免疫缺陷的人接種;第三是關聯的強度,通過統計學分析要有顯著性差異;第四是異常反應的發生本身也具備規律性,如劑量較大的疫苗導致發熱的可能性就更高;第五是關聯上的一致性,即打了疫苗的這些人是否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和疾病,症狀是否高於基線水平;第六是關聯的特異性,即疫苗是否是唯一的因素。

王華慶建議,如果接種疫苗後出現身體不適,特別是症狀較重時要及時就醫,如果懷疑與疫苗有關,會有相應人員開展上述調查。

5月29日,上述患白血病群體發布第二封公開信,內容提到上一封公開信反覆被刪,而流傳到微博的公開信僅登上熱搜一天,即被屏蔽。內容還提到訴求:「我們不反對國家疫苗接種政策,但是出了事總得有人為我們負責,所以我們希望年賺900億的科興生物提供100億的人道主義援助基金,對我們患白血病群體進行救治」。

另外,台灣今年1月也傳出類似個案,個案接種BNT或阿斯利康(AZ)疫苗後皆發燒,後診斷血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當時回應,目前文獻並無收到有關血癌跟新冠疫苗相關個案,請醫師協助通報後,會再收集資料,若有需要會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協助。指揮官陳時中則說,當一個疫苗或藥物使用非常廣,必然碰到一些本來就會產生的疾病,「但那是一個時序關聯,要認定為因果關係皆須專業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