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深挖政商「旋轉門」背後腐敗 官媒:中國徹查是認真的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日刊載文章《深挖政商「旋轉門」背後腐敗》,並通報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周二(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新媒體品牌欄目「俠客島」發表文章,就其中的「旋轉門」一詞作出解讀,並提到:「當官發財兩條道。要達到這個目標雖然任重道遠,但世上之事,最怕『認真』二字。而中國徹查政商『旋轉門』,是認真的。」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近日刊載文章《深挖政商「旋轉門」背後腐敗》,並通報了一系列典型案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文章首先指出,政商「旋轉門」在歐美國家比較普遍,政黨輪替後人馬更迭,企業高管搖身一變成為政府高官;任期結束,高官再回到私人部門,是為「旋轉」。

美國旋轉門的存在是制度使然,像藥企高管去當藥監局長、石油公司高管去當環保部長、華爾街富豪去當財政部長這種事情,被學者描述為「合理分肥」,即那些在競選中掏了真金白銀的企業,在勝選後相應地獲得職位「酬報」,且往往是「肥缺」,由此循環。歐洲的情況亦如是,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歐洲觀察」旋轉門監測項目就指出,每逢大換班時,歐盟機構的旋轉門現象就異常明顯,許多將離職的官員和議員早已不把心思放在本職上,而是每天琢磨如何利用自己任職時積累的資源,謀取私營機構的體面職位。

文章指,為之袒護的人,說其好處是「政商交流」,不同職位的人都擁有了跨領域的經驗;批判這種「合法腐敗」的人則認為,這會導致政策偏向那些掏了錢的企業,即便他們的做法可能損害公共利益。

而據中紀委近期通報案例,相似現象在國內也一定程度存在,如浙江杭州市公安局原副巡視員邱平曾「主動要求放棄退休待遇」,3年後在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被發現有違紀違法行為。據調查,邱在任職杭州市公安局網監部門時就利用職務便利為2家公司在網絡安全監管方面提供幫助,並約定退休後以「顧問費」作為主要方式來收受好處。又例如甘肅省白銀市政協原主席郭德清退休後任一家公司的監事,並通過蘭州市發改委、國土局的領導幹部為該公司協調商業項目有關手續,退休期間收受的錢財,是其在任時違紀違法所得足足兩倍多。

政商「旋轉門」被指存在利益輸送、不正當競爭破壞市場環境、使公共政策失敗等諸多弊端。圖為浙江省玉環市紀委監委走訪轄區內企業,對退休幹部違規到企任職情況開展專項清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文章稱,企業熱衷於請原來的官員擔任高管,看中的就是其人脈資源、政策熟悉度等,一些官員也樂得「發揮餘熱」,順便多拿點高薪,中山大學教授陳天祥便曾撰文指,這存在利益輸送、不正當競爭破壞市場環境、使公共政策失敗等諸多弊端。例如,不法官員或利於其身份或信息優勢,在稅務、金融、管制、財政支持等方面為所任職的企業或機構謀取利益,嚴重破壞市場秩序;官員在任時就可能為未來「鋪路」,如在日常監管中給企業「通風報信」等,並非從公共利益出發作出決策。

而今年以來,有關詞彙便多番出現,如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對政商「旋轉門」等典型共性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年初中央紀委全會提出,要開展金融領域政商「旋轉門」、「突擊入股」等排查清理;今年中央巡視組對銀保監會、證監會黨委的反饋意見中,有「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存在廉潔風險,政商『旋轉門』問題比較突出」的表述等。

文章進一步提到,「旋轉門」問題目前在金融領域突出,但不意味著只存在於該領域,從目前查處的案件看,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控股企業,是一些領導幹部離職退休後投資入股、利益輸送的重要目標,故必須盯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排查離職退休人員突擊入股、違規返聘等問題,同時增加政策透明度,防範利益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