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鞏固經濟時不我待,多促消費穩外資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6)日在深圳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分析經濟形勢,對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提出要求。他要求,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各省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保持收支平衡,並多想辦法促消費,支持住房需求。

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李克強說,各地各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力應對二季度經濟遇到的超預期衝擊,6月份扭轉了前兩個月主要經濟指標負增長的局面,經濟運行企穩回升。7月份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勢要起而不可落。當前正處於經濟回穩最吃勁的節點,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提到,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深入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針對新情況合理加大宏觀政策力度,推進改革開放,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紮實保障基本民生。

李克強說,6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市場主體數量、吸納就業都佔全國四成以上。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保市場主體穩經濟,穩定本地和外來務工人員就業。穩經濟也是穩財源。(央視網)

各省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保持收支平衡

他說,6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45%,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頂樑柱」。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潛力,保市場主體激發活力,保障物流主幹道、微循環暢通,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穩經濟也是穩財源。6省裏4個沿海省在地方對中央財政淨上繳中貢獻超過6成,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已基本下達,各省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保持財政收支平衡,加大財力下沉,保障基層「三保」尤其是保基本民生支出、保基層工資發放。

多想辦法促消費,支持住房需求

他提到,市場主體穩,經濟和就業才能穩。6省市場主體數量佔全國4成以上,貢獻了40%以上的就業。要結合實際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幫助他們恢復活力,在吸納就業上繼續當好「主角」,努力穩定本地和外來務工人員就業。需求不振是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經濟大省人口多,要多想辦法促消費,擴大汽車等大宗消費,支持住房剛性和改善性需求

穩外貿穩外資,實現互利共贏

他表示,經濟大省之所以有今天的發展成就,根本動力在改革開放。要繼續在改革上勇於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開放是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6省進出口和利用外資都接近全國的6成,要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實現互利共贏

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和廣東省長王偉中發了言,江蘇省長許昆林、浙江省長王浩、山東省長周乃翔、河南省長王凱、四川省長黃強通過視像發言。國務院秘書長肖捷參加。

學者:經濟大省應勇挑大樑體現擔當

內地媒體《第一財經》報道,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施正文教授表示,受疫情等影響,今年經濟財政形勢比較嚴峻,經濟大省應該勇挑大樑,多措並舉完成對中央財政淨上繳任務,這對支撐國家財力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十分重要,支持欠發達地區「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體現經濟大省擔當。

當前中國財政體制下,中央與地方採取分稅制,來劃分各級政府收入。經濟大省財政收入規模高,中央財政相應從中獲得的收入也更高,初次分配中,中央財政拿到全國近半財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但為了均衡區域發展,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央財政收入大部分最終通過轉移支付形式,再分配給各省,其中又以欠發達的中西部、東北地區為主,有效地均衡地區間財力差異,有利於區域協同發展。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目前地方對中央財政淨貢獻一般是以各省為中央財政創造的財政收入與中央返還該省份金額差額。目前官方公布的數據只能計算到2019年各地對中央財政淨貢獻金額。

他分析,2019年全國只有六省三市對中央財政淨貢獻,其中廣東以淨貢獻8307億元(人民幣.下同)居各省之首,上海以8202億元緊隨其後,北京以7310億元位居第三。江蘇(4091億元)、浙江(3274億元)、山東(2152億元)、天津(2136億元)、福建(427億元)、遼寧(67億元)也對中央財政淨貢獻。

報道提到,今年國務院十分強調財政強省要發揮保障國家財力主力的作用,這跟當前經濟財政形勢有關。受疫情散發、大規模退稅減稅降費、土地市場低迷等影響,包括中央財政在內的全國財政收入罕見出現下滑。為了給企業紓困和保民生,今年中央財政動用萬億級「家底」,來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約10萬億元),但要完成這筆巨額轉移支付規模,離不開財政大省對中央財力淨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