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前穩經濟 國務院智囊:盡快恢復民企信心 改革戶籍制度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10月16日召開在即,外界關注內地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國務院原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日前在「長江證券2022年度秋季投資策略峰會」演講中指出,當前內地經濟運行困境不少且複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長期挑戰是民企對預期缺乏信心。

夏斌分析,當前社會普遍認為,投資者和消費者預期不清、信心不足。特別是有部分民營企業家對預期缺乏信心。目前市場上有些人對預期不樂觀,像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能否變成現實;發展的趨勢會否出現拐點;會否中途夭折。這些前景似乎不清晰,因此出現投資與消費動力趨弱。所以中長期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取決於能否去真正解決導致預期不明、信心不足背後一些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關鍵性、全局性問題。

他指出,民企在國民經濟中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目前民企信心不足,一方面有企業家自身問題,但更多是涉及多個領域的監管問題,如在各種市場進入、融資待遇、工業標準、市場監管等方面,對民企的不同等待遇,加上有些地方不恰當的「查原罪」等等,嚴重傷害了民營企業家的預期和創業積極性,也拖了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後腿。

8月9日於廣州舉辦的2022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在演講中指出,必須及時遏制爛尾樓「斷貸」問題以及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建議用不同方式、分類救助『保交樓」。他說:「高房價、快增長的模式已經走到頭,從趨勢來看,中國的房價不會也不應再越來越高了。}(南方都市報)

他建議,必須要保護好民企的合法權益,並正確界定、解釋資本「無序擴張」的問題,包括說明清楚為何內地會出現資本無序擴張的問題,急需制定各類監管制度,並設置「紅綠燈」。同時明確對現存各類資本、各種業態的監管制度。且意識到市場創新活動是個不間斷的過程,監督者除需要對市場上各類資本及業態活動有明確監管規定外,重要的是,要緊緊跟蹤市場發展動態,保持靈敏的嗅覺,及時調整現有的監管制度。

除須盡快恢復民營企業家信心外,他提及內地經濟中長期其他兩大問題分別為努力實現國民民生的基礎性保障,建議在就業、收入分配之外,直接從「戶籍制度」改革入手;與此同時,也要謹慎處理好穩增長與化風險的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