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國藥分離出毒株意味國產疫苗快面世?專家:至少仍需1至2年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猴痘蔓延至世界100多個國家而備受關注之際,日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成功從患者臨床樣本中分離出猴痘病毒毒株,並開始疫苗藥物相關工作研究。對於國產猴痘疫苗距離問世還有多遠,專家表示,這是個嚴謹且複雜的過程,一般至少需要1至2年完成全部研發。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病毒性人獸共患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燒、皮疹、淋巴結腫大,既往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今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9月16日,重慶市確診一宗境外輸入猴痘病例,成為內地首宗境外輸入猴痘個案。

圖為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2003年提供的顯微鏡照片,左邊為猴痘病毒。(AP)

對於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分離出猴痘病毒毒株,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此前中國由於沒有猴痘確診病例,未獲得最近一波流行的猴痘病毒毒株,今次成果對疫苗研發、藥物研究來說都是最基本的材料,是疫苗研發第一步。

據長期關注疫苗研發的艾棣維欣生物執行董事張璐楠介紹,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均為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相互間可形成交叉免疫,世衛研究指出,天花疫苗接種在預防猴痘方面的有效率約有85%,說明原來的天花疫苗已經能達到很好的保護效果。但其續指出,成功分離猴痘病毒毒株,最直接影響是可針對猴痘病毒開發特異性疫苗,其或有更好的保護性。同時,傳播期間,猴痘病毒也可能變異,產生免疫逃逸現象,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基於猴痘病毒毒株的特異性疫苗,受到可能變異的影響或許更小,屬於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故有關研究仍是很有意義。

猴痘病毒電鏡圖。(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

然而,對於這是否意味著國產猴痘疫苗問世在即,上述兩位專家異口同聲地認為並非如此。張璐楠稱,從分離出病毒毒株到疫苗研發上市是個嚴謹且複雜的過程,尤其天花或猴痘,一般而言傾向於用減毒活疫苗技術,該技術的時間週期或比滅活疫苗更長,不過相對而言開發經驗也已經非常豐富,「我覺得可能要至少1至2年完成全部研發」。

金冬雁則指出,現時世上還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病毒研發的疫苗,近期在歐美推廣用於預防猴痘的是被稱為「MVA-BN」的一種非複制型減毒天花疫苗。他認為,專門針對猴痘病毒的疫苗、藥物值得研究,但分離出病毒毒株並不等於疫苗很快就能做出來,正常而言或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

猴痘:圖為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提供的一張攝於1997年的照片,相中人是猴痘病人,此人右臂及身軀有病變的情況。(AP)

現時,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等感染病例較多的國家已採購疫苗並啟動接種,香港衞生署亦在9月公布,高風險群組接種猴痘疫苗計劃於10月5日起展開。對於是否需要大規模接種疫苗預防猴痘,金冬雁認為現時並無必要,一方面現有研究顯示猴痘傳染率較低,且全球猴痘疫情呈消退態勢,在國內大規模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小,另一方面中國有天壇株天花疫苗技術,要重新啟用或將來應急使用並非難事,可作為戰略儲備,加強藥物跟疫苗的研發。

張璐楠也認同在猴痘疫情未於國內大規模流行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展開廣泛接種疫苗,認為接種疫苗有經濟成本,小部分人可能會有副反應,從社會衛生經濟學角度而言亦不合算,同時國內40歲以上人群在兒童時期曾廣泛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可能仍有一些存續的交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