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4億多年前古魚類新屬種 命名「九江江夏魚」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江西九江武寧地區約4.38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地層中,發現了真盔甲魚類新屬種化石,命名為「九江江夏魚」。

內媒5月10日報道,今次發現的九江江夏魚,與此前在湖北省武漢地區發現的後棘江夏魚均屬曙魚科,是一對失散了4.38億年的江夏魚「兄弟」。

化石產地表明,牠們「分家」各自演化的兩地直線距離實際上不足200公里,表明兩個物種形成地理隔離不久,剛剛分化成兩個新物種,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層意義。

九江江夏魚和後棘江夏魚。(圖 / 中科院古脊椎所)

值得注意的是,「裂吻」這一特徵最先發現在中華盔甲魚科的裂吻魚屬中,中華盔甲魚科是比曙魚科更為進步的一個單系類群,這表明「裂吻」在真盔甲魚目中至少獨立起源了兩次。除了「裂吻」之外,江夏魚還平行演化出此前認為僅存在於多鰓魚目和華南魚目的特徵,如頭甲後部發育中背棘和中背脊,表明真盔甲魚目在演化初期就已經做出多種演化嘗試,呈現出較高的形態多樣性。

中國科學家發現4億多年前古魚類新屬種,命名為「九江江夏魚」。(圖 / 中新網)

古地理研究表明,在4.38億年前的志留紀早期(Silurian,符號S),以中國長江流域為主的華南板塊曾是一片廣闊的海洋,被稱為揚子海。該海域又被進一步分為上、下揚子海,兩者之間存在一狹長的淺海海域即九江海峽,縱貫東西、北臨鄂豫古陸、南接華夏古陸。湖北武漢和江西武寧分別位於鄂豫古陸南側和華夏古陸北側,隔九江海峽跨海相望。

中國科學家發現4億多年前古魚類新屬種,命名「九江江夏魚」。(圖 / 中新網)

論文通訊作者蓋志琨研究員表示,「九江江夏魚」也是繼俊卿清水魚和刺猬安吉魚之後,在當地志留紀地層中發現的第三個真盔甲魚類新屬種。這不僅豐富了人們對於志留紀早期真盔甲魚類物種多樣性的認識,而且為贛西北和鄂東南地區同時期地層間的對比提供了直接化石證據,也印證在志留紀早期盔甲魚類可能通過九江海峽完成跨揚子海的南北遷徙,對於深入理解志留紀早期盔甲魚類的輻射演化及生物古地理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