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被車撞死學童母疑因衣貌遭網暴墮樓亡 多個相關帳號遭封禁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5月23日,湖北武漢一名7歲學童上課期間,在校園內遭劉姓教師開車撞亡,涉事教師遭警方拘留,學校校長、副校長均被免職。

學童母親曾接受媒體採訪及出席葬禮,卻被部分網民評論妝容衣貌,「衣著光鮮,穿搭漂亮,疑似作秀」、「看不出傷心的樣子」。6月2日,學童母親墮亡。

學童父親表示:「網上的輿論也確實給孩子母親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但輕生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目前,網上多個相關帳號已遭封禁,永久禁言。

此前報道,學童被撞亡案發生於5月23日下午1時左右,一名弘橋小學一年級學生,在校園內遭老師駕車輾壓,送院後宣告不治。肇事語文老師今年20多歲,入職三、四年左右。

事發後,學童母親曾接受媒體採訪及出席葬禮,疑因衣著相貌導致爭議,部分網民質疑其「衣著光鮮漂亮,疑似作秀」、「看不出傷心」,更有網民指其行為只是想要賠償:

我說為啥90萬賠償還鬧呢,原來嫌少了

一滴眼淚都沒有?看不出任何傷心

媽媽的穿著打扮是用了心的

這是孩子媽媽嗎?說話怎麼這麼冷靜?

這位媽媽是想成為網紅嗎?

+4

6月2日,該學童母親墜亡。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尚未明確,學童父親表示:「網上的輿論也確實給孩子母親造成了不小的壓力」。6月3日,網絡平台多個發布惡意言論的涉事帳號已顯示被封禁,部分帳號遭永久禁言。

曾任「江歌案」中江歌母親江秋蓮辯護律師的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曾鳴對此表示,男童母親生前在網上遭遇的評論基本上可以構成網絡暴力,「網絡暴力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比如在網絡誹謗、侮辱、諷刺他人。這種暴力可能給對方造成情緒上的壓力,對對方心理造成打擊。我們講侮辱和誹謗所侵害的是名譽權和人格權。」

曾鳴認為,很多網民在事件中預設了立場,對那位母親的言行舉止和打扮進行點評,覺得她「妝化得那麼好」、「悲痛是假裝的」,但沒有考慮到她實際的工作情況,「比如她可能是剛下班過來,或其他情況」。

曾鳴表示,他認為網民行為未上升到法律上的誹謗,但可能涉嫌侮辱,「誹謗的含義是捏造事實,以這樣的語言或其它行為來損害、貶損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我覺得還上升不到法律上的誹謗。但是那些無端的猜想、猜測和謾罵,有可能涉嫌侮辱。」

校內被車撞死學生母疑因衣貌遭網暴墮樓亡,多個相關帳號遭封禁。(資料圖片)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陳碧表示,涉事母親為孩子的死討個說法的行為,是一種創傷之後哀傷情緒的表現。部分網民的惡意揣測,亦加劇了當事人的悲痛和絕望。社會應當反省,當第一重意外悲劇發生之後,相關方該做些什麼才能有效幫助當事人。比如,在這起事件中,如果有創傷後的心理干預及時介入,也許能避免另外一重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