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專家:核元素約一年流到中國東海 將海洋污染一遍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日本政府8月24日啟動福島核廢水排海,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更新近日接受內媒採訪時稱,日本核廢水排放入海後,北太平洋是其中嚴重的被污染區。除此之外,大洋環流會將核廢水所含放射性核元素傳播至所有大洋。根據模型推算,放射性核元素大約1年將會到達中國東海。

內媒《新京報》報道指,早在2021年,陳更新及合作者撰文《海洋環流將加速福島核污染水擴散》,分析核廢水排放後的全球擴散路徑。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更新。(網絡圖片)

陳更新23日受訪時指出,日本核廢水排海後,將有三種擴散路徑。核廢水從福島排入大海後,首先會受到太平洋最強的洋流——黑潮影響,於是它的第一條擴散路徑是:在渦旋、黑潮回流和湍流擴散等作用下,向中國東海輸送,應該也是影響中國最快的一條路徑。

陳更新指,從擴散路徑來看,日本核廢水會影響到南中國海、東海、渤海和黃海。北太平洋是其中嚴重的被污染區。通過大洋環流系統,放射性核元素將傳播至所有大洋。放射性核元素也不會僅停留在海洋表面,「可以說是將海洋『三維立體』污染一遍」。

陳更新推估,根據日本核廢水的擴散路徑,有數值模擬表明,放射性核元素大約一年將會到達中國東海。基於海洋再分析數據估算,向東輸送的放射性核元素大約在五年後跨越北太平洋到達北美洲西海岸。

陳更新又指,核廢水入海帶來的影響除了體現在洋流系統層面,還體現在生物系統方面,通過食物鏈的累積效應,放射性物質也終將通過魚蝦等海產品進入人體。

福島核廢水・專頁|01日本直擊排水爭議 緊貼最新進展及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