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住人」的珠海橫琴:擬興建超7萬套住房 允許澳幣小額支付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繼2021年9月推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今年2月推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後,12月21日晚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正式發表。
《界面新聞》報道,相較此前著力於吸引企業落戶、招商引資,最新《規劃》更多著墨於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務,有意從就業、醫療、教育、支付等方面與澳門規則銜接。

橫琴是珠海市面積最大的海島,與澳門一水之隔,面積相當於3個澳門。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胡偉星曾指出,橫琴主要是兩個定位,「解決澳門經濟結構比較單一的問題,以及為澳門居民提供生活的新家園。」

「橫琴在2009年已經作為新區開發,後來又發展為自貿區橫琴片區,但過去的發展中,服務澳門、連接澳門做得不夠。」胡偉星觀察到,「之前房地產開發得很多,空置率很高,房價比珠海(市區)還高。有些人寧願住在珠海市區,通勤到橫琴上班。」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島。(羊城晚報)

減少空殼公司 拉動澳人橫琴居住

《界面新聞》報道認為,除了「地產先行」,橫琴的另一個問題在於空殼公司較多。以及「留不住人」亦是橫琴面臨的困境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在橫琴就業的澳門居民為0.13萬人,佔澳門本地就業人口的0.5%;居住的澳門居民為0.54萬人,佔0.9%。期末實有澳資商事主體數0.53萬家,佔澳門本地註冊企業數比重的6%。

一名橫琴經濟發展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最初的重點是吸引澳資註冊,註冊型經濟更注重數量,現在對實際性經營有了更多要求,「相關部門清理了一大批皮包公司,要求開展實際業務,包括辦公場所、工作人員數量、繳稅幾個方面都有規定。」

該工作人員提到,「粵澳的法律、經濟制度有很大差異,應該怎麼運作,傾向廣東還是澳門,很多方面都在碰撞中。」接下來有兩個重點方向,一是針對中小企業招商,二是「把澳門居民拉過來住」。

《規劃》直言「橫琴實體經濟發展還不充分,服務澳門特徵還不夠明顯,與澳門一體化發展還有待加強。」而根據《規劃》,橫琴居住用地佔比將達18%-25%,探索建構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把在合作區工作的人才、澳門居民、在澳門工作的內地勞務人員納入住房保障範圍。

澳門工作橫琴住

澳門居民的住房需求市場龐大。一位澳門大學教授稱,很多同事跟學生會選擇在橫琴住,過關上班和上學,「這樣靈活居住的例子很多,橫琴的租房成本可能是澳門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可節省很多租金。」

今年以來,橫琴邊檢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600餘萬人次,內地赴澳就業、就學人員約佔48%,港澳居民約佔22%。11月,橫琴專門為澳人建的「澳門新街坊」首日認購收到超過500份申請。

澳門街坊會進駐橫琴已四年時間。

《規劃》提到,「建造更多趨同澳門的生活街坊,推動澳門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公共服務延伸到合作區,研究出台便利澳門居民購房措施。」並提出目標:到2029年,興建保障性住宅7.8萬套,就業的澳門居民約4萬人,佔澳門本地實際就業人口的比重12%;居住的澳門居民約6萬人,佔澳門年終本地人口的比重8%;期末實有澳資企業2.5萬家,佔澳門本地註冊企業數的比重20%。

退休人士居多 年輕人更重視便捷

但胡偉星提到,澳門新街坊更多是退休人士傾向去住,「年輕人、上班族還是不方便,通關要花一兩個小時。港澳人的一個特點是,他們長期生活比較狹小的地域,習慣了五分鐘生活圈,樓下就是超市、餐廳。」

《規劃》提出要開辦幼兒園、中小學等澳門子弟學校;完善琴澳雙向跨境轉診合作機制,研究實現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檢驗結果互認的可行性;對接澳門養老服務標準及規範;有序允許澳門元在合作區作小額支付使用。

交通方面,將加速推動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工程建設、興建橫琴高鐵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興建合作區至澳門的新通道、遊艇及客運碼頭,開設往返輪渡航線,進行進出境澳門機動車免擔保政策試點,推動橫琴口岸「常旅客」計畫。

今年1月1日「澳車北上」落地以來,截至11月初,澳門機動車進出境100.2萬輛次,單日最高驗放紀錄達4900輛次。

另一方面,澳門專業人員可免試在橫琴跨境執業,金融、建築、規劃、設計、環保、社會工作等領域專業人才,經備案後可展開執業;稅務師、執業會計師,經執業登記也可加入內地涉稅專業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