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市供需雙弱 北大報告:最壞時候仍未過去 短期盡快軟著陸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為了應對內地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中央與地方政府去年頒布多項積極措施,試圖振作。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最新報告指出,目前內地房地產市場仍現「供需雙弱」,房價呈下滑趨勢,「當前房地產風險存在低估,最壞的時候仍未過去」,短期內盡快軟著陸對於穩增長、防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內地房地產行業不振,衝擊消費者與投資者信心。官方相繼祭出刺激政策,如北京和上海於去年11月放寬購房限制,包括降低購買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的頭期款比例等。在官方一系列措施提振下,內地房地產研究公司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研究院)今年1月1日調查顯示,繼11月上漲0.05%後,12月新房價平均比上月上漲0.1%,連續第4個月微幅上漲。然而,《路透社》引述分析,指購房者的「情緒太弱」,相關措施恐無法達成長期影響。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1日發布的《加大政策力度,創新政策工具,促進經濟持續回升—2024年中國經濟展望與建議》,認為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仍然存在,銷售不好導致資金回籠效果不佳,房地產投資下滑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和2024年的有效需求恢復帶來很大的負面衝擊。

內地今年陸續爆出多宗房地產商倒債事件,學者鄭永年認為,內地數量型擴張的房地產已經到了終點。(新華社)

北大報告指出,2023年11月,內地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0.7%,環比下降0.4%,「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持續負增長」;如2023年1至11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4%,降幅較前10個月擴大0.1%。在房地產需求方面,商品房銷售數據仍持續下滑,去年1至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0%,降幅較前10個月擴大0.2%;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5.2%,降幅較前10個月擴大0.3%。

在這份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副教授顏色共同執筆的報告點明,居民消費不足是當前經濟問題的癥結。而導致消費不足的原因可以歸結為3個方面:第一,疫情所帶來的「疤痕效應」仍然存在,居民信心不足,預期較弱;第二,內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的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速墊底;第三,房地產和金融投資是居民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財富縮水較為嚴重。

+4

此外,報告警告,由於銷售不好導致資金回籠效果不佳,土地儲備向施工投資轉化不理想,房地產投資下滑嚴重。而房地產在整個國民經濟裡是節點性行業,房地產投資下滑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和2024年的有效需求恢復帶來很大的負面衝擊。

報告強調,當前內地房地產風險存在低估,「最壞的時候仍未過去」,2024年內地房地產市場硬著陸風險大,將對有效需求恢復形成負面衝擊。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早前表示,內地現時的房地產供應過剩,「14億人可能住不完」。(視覺中國)

報告認為,防止房地產硬著陸很重要,因為房地產是內地目前重大風險的集中領域,不僅影響地方財政,也影響金融機構,短期內推動房地產行業盡快軟著陸對於穩增長、防風險具有重要意義,「迫切需要用應對金融風險的方法化解房地產風險」。

報告指出,內地經濟目前仍面臨的風險隱患大、有效需求不足、預期較弱等突出問題。因此,2024年的穩增長政策應以化解風險隱患、保持投資強度、提升居民的收入和財富為抓手,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實現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