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德國傳統大黨雖勝猶敗 組「牙買加」碎片執政聯盟的挑戰

撰文:馮翠山
出版:更新:

德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及社會民主聯盟(SPD)雖然仍是德國兩個最大政黨,但得票率均是自二戰以來最低。社民盟黨魁舒爾茨已表明該黨不會再與基民盟合組聯合政府,接下來,默克爾須與至少兩個政黨商討合組政府事宜,反映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將變得更碎片化,這意味什麼?

高蘭(左)和魏德爾(右)領導的極右另類選項黨AfD首次進入德國國會。(路透社)

雖有不少評論指今屆德國大選非常沉悶,但事實上,除了上述提及的兩大黨,所有細黨均在選舉中報捷。

上屆慘敗而未能晉身聯邦議會、主張經濟自由主義的自民黨(FDP),在今次選舉中得票率達10.7%,順利重返議會。至於表現超乎預期的另一政黨、極右派另類選項黨(AfD)更加以第三大黨姿態首次進入議會,是二戰以來首次有極右翼能在議會內佔一席位。

對於這結果,默克爾坦言「本以為成績會更好」,亦反映選民對於過去五年由兩大黨基民盟及社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不大滿意。

我們沒有打算迴避問題,我們本以為成績會更好。
德國總理兼基民盟黨魁默克爾

為了不讓AfD成為議會內最大反對黨,社民盟的舒爾茨已表明不再與默克爾合組政府。因此,下屆德國政府極可能成為「牙買加」聯盟,正如默克爾所言,未來數周將會十分艱鉅。

牙買加的國旗由三種顏色組成,分別是黑色、黃色及綠色。巧合的是,默克爾極有可能拉攏合組政府的兩個政黨自民黨及綠黨的代表顏色,是黃色及綠色,加上代表基民盟的黑色,正如牙買加國旗一樣,情況在德國聯邦政府層面甚為罕見。

在各議題的主張上南轅北轍,執政表現可能比基民盟及社民盟的聯合政府更差。綠黨在能源、氣候及難民政策上,與基民盟及自民黨十分不同;而支持經濟自由主義的自民黨,反對由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的歐元區改革,但歐元區改革是未來歐洲的重要議題,要在這個最有可能出現的聯合政府內達成共識,幾近不可能。

默克爾即將與自民黨及綠黨領袖會晤,商討組建「牙買加」聯合政府事宜。牙買加國旗由黑、綠、黃三色組成,正好分別代表基民盟、綠黨和自民黨。圖為保特手持牙買加國旗。(VCG)

要組成三色聯合政府的原因,當然是基民盟在大選中取的票數並不夠多。默克爾雖然順利四度連任總理,所屬的基民盟亦能夠保住第一大黨之位,但卻迎來戰後最低支持率,這個情況亦同樣發生在第二大黨社民盟(SPD)身上。雖然就帳面來看,大選結果與預期沒兩樣,而事實上這兩個傳統大黨在今屆大選中正面對二戰後首個低潮,有人更形容今次大選是一場「政治地震」,動搖了整個德國政治版圖。

雖然焦點落在極右派大勝之上,但事實上除了兩大黨外,所有政黨的成績都比上屆進步,反映出選民對建制的不滿。

傳統大黨大退步 表現是戰後最差

今屆大選有6個政黨成功入局,比上屆多出一個,傳統兩大黨的勢力相對被分薄。基民盟的支持率有33%,雖然仍然是議會第一大黨,但成績卻是自1949年聯邦德國舉行第一次選舉以來最差,比上屆大選幾乎少了10個百分點。默克爾在政黨總部見傳媒時難掩一臉倦容地承認,今次基民盟雖然達到「策略性目標」,但成績並不如預期中好。第二大黨的社民盟(SDP)支持度亦只有20.5%,同樣是二戰後最差的成績,比上屆少了超過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一般令到執政黨受歡迎程度下降的主因--經濟因素,卻不是今次基民盟及社民盟受部分選民唾棄的原因。德國國內經濟近年一直穩健發展,表現在整個歐洲算是數一數二,失業率長期處於低位,政府稅收一直有盈餘。若果今次大選中選民只着眼於經濟,這兩個大黨絕對可以挾着現屆聯合政府之名,高票入局。如非經濟原因,那麼選民關注的就是政府在施政時所反映的價值觀,民粹主義在今屆大選的影響力,令不少專家都大跌眼鏡。

默克爾雖然成功連任,但所屬的基民盟卻迎來戰後最慘烈的成績。(路透社)

難民政策將選民推向極右

而今次結果不似預期的原因,大多歸咎於默克爾的難民開放政策。今次是自2015年默克爾宣布向難民打開大門後首個聯邦議會選舉,是選民第一次利用選票回應現屆政府的時刻。有調查顯示,選票給AfD的選民當中,九成九人認為AfD更明白國民不再感到安全,同時認同該黨減少伊斯蘭教徒湧入德國的主張。

傳統大黨的支持率大跌,令當權者不得不回應選民的意願。默克爾在選後承諾,會聆聽AfD選民的憂慮,希望能夠挽回他們的信心。有分析亦指,默克爾在未來4年會加強收緊難民政策,以挽回基民盟今屆大選的頹勢。

舒爾茨要為社民盟劣勢負上最大責任

至於社民盟的落敗,舒爾茨恐怕要負上大部分責任。作為前歐洲議會主席的他在去年底宣布重返德國政壇後,曾憑新鮮感和豐富歐洲議會經驗,掀起曇花一現的「舒爾茨效應」,不過這股勢頭不消一回就回落。只因他過去廿多年在歐洲議會工作,在德國的知名度始終不足,加上個人魅力亦未及其他政黨領袖,就連自民黨FDP領袖林德納也比不上。他在政綱上經常強調社會公義,但卻流於陳腔濫調,有選民直言「舒爾茨未能說服我」。

舒爾茨(圖)領導的SPD雖然以第二大黨進入國會,但成績未如預期。(路透社)

寧投細黨 不投建制

事實上,AfD能夠成為第三大黨,除了一方面反映極右思想席捲德國外,同時亦可以解讀為單純對建制訴諸不滿。有民調顯示,六成的AfD選民是因為「反對AfD以外的所有政黨」而票投該黨;只有三成多選民是出於支持AfD而投票。這兩個數字可以解讀出:大部分AfD的選民是因為「揀無可揀」,才寧投AfD。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但是AfD,所有細黨的支持度均比上屆高,自民黨的支持率亦增加了接近6%,更能反映出國內有部分選民對建制不滿以及求變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