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缺氧「死亡地帶」激增四倍 未來或出現大規模海洋生物絕種

撰文:馮翠山
出版:更新:

科學家警告,海洋中的零氧氣「死亡地帶」面積不斷擴大,自1950年來大增4倍。絕大部海洋生物在「死亡地帶」無法生存,長此下去有機會導致大規模生物絕種。

   「死亡地帶」大幅擴張 海洋生物恐絕種

周二(2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學》雜誌揭示這項發現,向人類發出警告。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海洋有約2%氧氣消失。零氧氣「死亡地帶」的面積在50年內增長4倍;而位於海岸附近的低氧氣區、即每升海水只有2毫克或更少氧氣的海岸地區更大增10倍,情況令人擔心。

大範圍的低氧氣海域分佈於太平洋東部以及波羅的海等,而在加州南部海域更錄到25年內減少30%含氧量。大部分海洋生物在零氧氣或低氧海域中會因為缺乏氧氣而窒息死亡,故無法於這些區域生存,而這些海域範圍大增,意味着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減少,長遠會導致大規模生物絕種。

低氧區域遍布全球,紅點表示每升海水只有2毫克或更少氧氣的海岸地區,藍色區域表示公海中有相同低氧水平的區域。(圖片由環球海洋氧網絡團隊提供。數據由World Ocean Atlas 2013及R. J. Diaz提供。)

參與研究的國際海洋學委員會行政秘書里亞比寧(Vladimir Ryabinin)指出,令「死亡地帶」覆蓋範圍和數量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營養物負荷(Nutrient loading)及氣候變化。

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氣候變化令海水變暖,導致脫氧作用發生。而營養物負荷是指含營養的污水和化肥流入海洋,促進海藻生長。當海藻死後細菌會污染海水,並吸收海水中的氧氣,使氧氣耗盡。

研究主要作者布雷特伯格博士(Dr Denise Breitburg),同時是史密森尼環境研究中心的海洋生物學家。她指出,氧氣對海洋生活非常重要,而海洋氧氣量下降乃是人類活動對地球自然生態最為嚴重的影響之一。

研究又指,不健康的海洋生態系統,將會帶來廣泛影響,旅遊娛樂、酒店餐飲等行業會蒙受巨大損失,倚重這些行業的城市及國家將大受影響。

研究主要作者布雷特伯格博士,同時是史密森尼環境研究中心的海洋生物學家。她指出,雖然海水缺氧問題嚴重,不過問題可以解決,例如透過改善污水處理等。(史密森尼學會Tina Tennessen提供)

   海水脫氧不是「絕症」 首要改善污水處理

雖然海水缺氧問題嚴重,不過布雷特伯格博士認為問題可以解決。例子如美國東岸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透過改善污水處理大大提高附近海域的含氧量。

布雷特伯格博士指出,停止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但因營養物負荷引起的海水脫氧問題則需由當地自行解決。

來自各國的科學家組成「環球海洋氧網絡」團隊共同進行海洋低氧研究,了解其問題癥結及尋求解決方法。(圖片由環球海洋氧網絡團隊提供)

是次研究是由聯合國跨政府海洋學委員會成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環球海洋氧網絡」(Global Ocean Oxygen Network,簡稱GO2NE)負責,首次全面分析公海及海岸水域低氧情況的成因、後果和解決方案,研究結果揭示海洋和人類社會面臨的危機,並提出讓海洋持續健康發展,及維持生產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