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紀賢主導烏克蘭四點和平計劃 冀率英國重回國際外交核心
分析指出,在一系列密集的會談中,幾乎沒有外交政策經驗的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又譯施凱爾或斯塔默),成功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烏克蘭總統人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之間尋求平衡,帶領英國重新回到國際外交的核心舞台。
法媒報道,英國外交政策智庫(BFPG)主任阿斯皮納爾(Evie Aspinall)指出:「在某些方面,我有點驚訝於他如此自然地擔任起這個角色,尤其是考慮到他沒有太多外交政策經驗。」
她補充稱:「但他是一位資深律師,頭腦非常靈活。在過去幾天裏,他已經證明自己確實可以在國際舞台上有所作為,能夠應對各種挑戰。」
施紀賢上周日(3月2日)在倫敦主辦歐洲領導人峰會,並宣布制定一項四點計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對俄羅斯施加經濟壓力;實現持久和平須確保烏克蘭主權和安全,烏克蘭必須參與任何和平談判;達成和平協議後,應繼續加強烏克蘭防禦能力,以阻止未來侵略;建立捍衛烏克蘭和平協議的自願聯盟。
四點計劃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針對烏克蘭問題最為具體的行動方向。在此之前,美烏首腦在白宮公開爆發激烈爭執,鬧得不歡而散。再往前,特朗普上月突然宣與俄羅斯展開單方面談判以結束俄烏戰爭,令歐洲盟友大為震驚。
阿斯皮納爾說:「後脫歐時代,我們(英國)在尋找自身定位上確實經歷了不少困難……我們永遠無法恢復曾經的大國地位。但實際上,這表明我們正在尋找自己的立足點,找到我們可能的領導角色。」
施紀賢2月28日在白宮與特朗普進行一次愉快的會面,隨後在回程時甚至向隨行記者豎起了大拇指,感謝他們前來報道。僅僅數小時後,施紀賢便迅速行動,開始在特朗普和澤連斯基之間進行調停。3月1日,他在唐寧街熱情地接待澤連斯基,並在周末兩次與特朗普通電話。
分析認為,施紀賢一貫的謹慎務實風格或許能取得成效。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歐洲政治教授梅農(Anand Menon)也指出:「迄今為止,他的表現非常好……他一貫謹慎、克制、深思熟慮,這與他的性格相符。」
62歲的施紀賢進入政壇相對較晚,直到2015年才成為議員。儘管起點較低,但據周一(3日)發表的「More in Common」民調顯示,他在「誰更適合擔任首相」的問題中的支持率在周末上升了6個百分點,為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民調機構負責人特里爾(Luke Tryl)稱:「在烏克蘭談判中,施紀賢似乎正在逐漸展現出作為首相的能力。」
但也有分析人士提醒,儘管施紀賢的外交表現備受關注,但他從美國歸國時並未獲得特朗普對烏克蘭安全的明確保證,因此停戰計劃仍存在未知數。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