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技術落後於人? 高超音速導彈與傳統ICBM有何分別|新聞背後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8月試射新型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雖然導彈未有擊中目標,但令美國情報界感到驚訝。中國則指發射僅是一次例行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技術。
高超音速導彈引起西方關注,這其實並非新技術,中俄早就被指鑽研相關領域。高超音速導彈其實是什麼?與常見的彈道導彈有什麼分別?

所謂高超音速(Hypersonic),是指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5倍音速),音速為每小時1224公里,5倍音速即為每小時6120公里。一般航天飛行器重返地球時都會達到這樣的速度,並利用大氣進行減速剎車。

在大氣中以高超音速飛行下物件會產生極大溫度,並產生連續衝擊波。

圖為2019年10月,中國舉行閱兵時展示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AP)

高超音速導彈一般分為兩類,第一是直接利用噴射器把導彈提高至極速;第二是先讓導彈飛往太空,利用飛行器加速在海拔40至100公里的大氣層中「衝浪」,並重返大氣層飛向目標。

與傳統洲際彈道導彈(ICBM)不同的是,ICBM僅利用高度作為加速工具,達到目標高度後利用重力投向目的地。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速度比ICBM要快得多,因此更有能力突破導彈防禦系統,擊中目標。

目前大部分巡航導彈都是亞音速飛行,速度約為0.9馬赫。例如美國的戰斧(Tomahawk)導彈、法國的飛魚(Exocet)反艦導彈、中國的長劍-10巡航導彈等。

圖為2020年1月,美國國防部會議室外,五角大樓的標誌。(Reuters)

儘管高超音速的技術美國早已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並製作出X-15、X-43的實驗機,但相關技術未有額外投放在開發導彈的領域上。美國發展導彈傾向遠程的精準打擊,反導彈的防禦系統,及利用龐大的海軍力量,縮短攻擊距離,因此高超音速導彈對美國而言沒那麼重要。

相反中俄依賴不太需要準確度的核武,同時為抗衡和突破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會優先研發提高導彈速度。在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領域下,美國較中俄落後。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近日的一份報告稱,中國一直在積極開發高超音速技術,引起注意。美國《防務新聞》周刊(Defense News)報道,曾任美國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國防部長格里芬(Michael Griffin)說過,開發高超音速能力是「最高優先事項」。

國防部2022財年對高超音速研究的預算為38億美元,高於2021年的3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