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凍結小米52.8億元資金 分析:與中印關係惡化有關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印關係近期持續緊張,印度政府據傳要求數家中國手機製造商,重用印籍人士擔任總裁、營運總監等公司要職,被中國輿論視為是變相收購在印中企。中國科技公司小米(Xiaomi)近期也被指違法轉移資金,被印度正式凍結約52.8億港元(48億人民幣)資金。

受訪學者分析,印度長期以來有打壓外國企業的傳統,但近期對中企採取的措施,明顯與中印關係進一步惡化有關。

英文的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引述消息人士披露,印度政府官員近期與中國手機製造商舉行會議,要求小米、OPPO、真我(Realme)及Vivo等,必須為當地業務引入印度合作夥伴,同時任命印籍人士出任行政總裁、首席營運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科技官等關鍵職務。

消息人士稱,印度政府高級官員也要求中國手機企業,將代工生產委託給印度公司,並通過當地經銷商出口,促進印度成為出口和生產基地。印度政府也提醒中國手機企業要遵守法律,不要在印度逃稅。

《環球時報》引述熟悉中企在印度營商情況的消息人士稱,印度政府的行為等於「變相收購中國企業」。

中印2020年6月發生邊境衝突後,印度已禁止至少300多款中國應用程式,並對中國企業和資金嚴加限制。近期部份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更因被指涉嫌非法匯款,在印度市場備受壓力。

印度執法局2022年5月指控小米非法匯款,並凍結其銀行賬戶中涉案資金48億人民幣,是印度迄今為止最大數額的扣押。小米此後進行申訴,但在4月被印度法院駁回。

印度執法局6月9日再發布文件,指控小米「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涉嫌違反該國的《外匯管理法》,意味着當局可能正式沒收已被扣押的48億元。小米2022年淨利潤為85億元,被凍結的資金相當於其2022年逾56%的淨利潤。

小米6月14日回應稱,在印度的業務符合印度的相關法律和規定,公司正研究被沒收巨額事項,並等待書面判決。

微信公眾號「明叔雜談」6月14日發文,批評印度政府用非市場化的手段,逼迫脅迫中企幫助印度建立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大規模工業化。

該文認為,印度短期可能是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製造麻煩的國家」,長遠則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潛在戰略競爭對手」,呼籲中國全社會盡早明確對印度的戰略定位,協調一致加以應對。

四川師範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朱明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印度長年對外國投資並不友好,不少官民對外來公司高度警惕,認為它們是來賺錢掠奪。因此印度長期以來「營商環境非常差,對跨國企業也採取打壓」,美韓企業在當地也吃過很多虧。

但朱明也指出,印度政府近期對中企採取的措施,與中印關係進一步惡化有關,「確實有針對中國的意圖」。他研判,小米被打壓將讓中企對投資印度更警惕,未來可能將生產線轉移到孟加拉等其他南亞國家,再銷往印度。

中印關係近期持續惡化,5月以來分別以拒發簽證的方式,迫使對方的多名記者離境。

朱明評估,中印關係緊張將是長期趨勢,原因是兩國邊界問題仍懸而未決,在地緣政治衝突上互為對手。他分析,印度目前已選擇傾向美國,認為美國能給予的好處遠遠大於中國,並希望在中西方加速脫鈎中承接更多從中國撤離的產業,甚至加大向西方出口,同時得到更多軍事防務支持。

但朱明判斷,印度不會完全放棄戰略自主的傳統,不可能在軍事上全面倒向西方,會持續利用與中國的不睦達到自身戰略目的。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