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鯨魚|鯨魚游錯水域或擱淺死亡 是誰之過?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香港在7月31日在西貢牛尾洲南面發現鯨魚屍體,相信是過去兩周在西貢附近發現的布氏鯨。鯨魚一般只在深海水域生活,出現在近岸水域較為罕有。但近年不時聽說鯨魚在全球各地在近岸水域死亡,例如在上周26日西澳洲才發現有近百條鯨魚在海灘擱淺。

鯨魚會出沒在近岸水域或是在海灘擱淺,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原因。自然的原因有可能鯨魚年紀老邁,或是受傷或是生病,造成導航失誤,被水流沖至近岸水域而擱淺。

圖為7月26日,澳洲切恩斯海灘,一群保育人士嘗試把擱淺的大量鯨魚拖回大海。(Reuters)

人為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人類對海洋的污染可以導致鯨魚生病、捕魚迫使鯨魚改變覓食地方;而船聲、岸邊城市的吵鬧聲,也可能影響鯨魚的導航。鯨魚是一種敏銳的動物,研究指牠們對水中聲音和水流非常敏感,人類活動可以增加鯨魚壓力,讓牠們迷失方向。

而岸邊出現大量鯨魚擱淺,通常是因為鯨魚品種導致的習性所致。例如在7月26日於西澳洲發現的大量擱淺,是屬於領航鯨(又稱巨頭鯨)的一種。領航鯨是群居動物,由一個首領帶領,由過百條領航鯨跟隨。而這一般被視為大量擱淺的可能原因,2018年、2022年都發生過上百頭領航鯨擱淺事件。

近年科學家們經常討論的,還有氣候變化導致水溫、水流變化的問題。科學家研究指出隨着水溫變化,一些魚類改變了生活地方,迫使鯨魚更頻繁地闖入人類活動海域,增加受傷風險。自2022年12月至今,已有最少32頭鯨魚在美國東岸死亡,大部分有被船撞擊受傷的痕跡。而這些,都可以歸類為人為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鯨魚一直在協助「對抗」氣候變化,鯨魚一生進食大量食物,死後沉落海底,把大量在海表面的碳從表層海水轉移至海底。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在工業捕鯨出現之前,鯨魚可以每年將19萬到190萬噸的碳沉沒到海底,這相當於中和4萬至41萬輛汽車排出的碳。如果鯨魚擱淺或在近岸死亡,碳就會釋放到大氣中,可以說氣候變化導致鯨魚死亡,會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

2023年7月是最炎熱的一個月份,在香港西貢出沒的布氏鯨,恐怕是因為覓食或迷路,闖入西貢水域,且可以肯定牠曾被船撞過受傷。目前未知這是否導致鯨魚直接死亡的原因,但這個不幸事件的最終責任者恐怕是人類自身。

從7月22日拍攝的照片中可見鯨魚背部有螺旋槳造成的傷痕。(Sunny Tong提供/生態協會)
有市民發現疑有鯨魚側身翻肚漂浮在水面。(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