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鯨魚|遺體怎處理?2003年10米長抹香鯨擱淺失救 長埋沙灘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西貢鯨魚逗留香港水域逾兩星期未離開,警方今早(31日)接報在牛尾海發現鯨屍,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漁護署正在場處理。估計7米長的遺體會怎處理?

近年不時有鯨魚在香港擱淺,發現時通常已死去多時,據香港海洋生物擱淺網上資料庫的紀錄,對上一次有鯨魚擱淺,是2021年6月在大浪灣發現的雄性歐文氏小抹香鯨。但由於體積較小,通常解剖及收集樣本後,屍體交食環署處理。

在2003年7月中一條10米長抹香鯨在擱淺西貢大浪灣沙灘,百名市民拯救近9小時不果,最終專家為牠注射藥物人道毀滅,遺體到由漁護署僱用躉船,以粗麻繩綁著尾部拖走,重返大海,葬在萬宜水庫旁一個沙灘。

+1

近10年本港有369宗海洋動物擱淺紀錄

據香港海洋生物擱淺網上資料庫的紀錄,近10年香港有369宗海洋動物擱淺紀錄,其中2019年宗數最多,達55宗,當中42宗為江豚擱淺,7宗屬中華白海豚,餘下6宗則是包括鯨魚在內的其他海洋生物。在其後兩年,包括鯨魚在內的其他海洋生物擱淺宗數一直維持在6宗,至去年才回落至3宗。

如資料庫所示,近年香港海洋生物擱淺宗數一直下跌,今年暫時錄得18宗擱淺個案,3宗屬中華白海豚擱淺,其餘均屬江豚。

近兩年有小抹香鯨及偽虎鯨在港擱淺

對上一次香港出現鯨魚擱淺,是2021年6月在大浪灣發現的雄性歐文氏小抹香鯨(Dwarf sperm whale)。在這條小抹香鯨擱淺前,擱淺的另一條鯨魚,已是2020年1月在銀線灣發現的偽虎鯨(False killer whale)。

香港海洋生物擱淺紀錄。(香港海洋生物擱淺網上資料庫)

2003年抹香鯨擱淺大浪灣 百人為淋水 出力推回大海失敗

這些擱淺個案絕大部份發現時是屍體,不過2003年有一條年幼抹香鯨擱淺西貢大浪灣鹹田灣沙灘(一說在大灣沙灘),身長10米,當時仍生存,百名前往宿營的學生、遊人及村民試圖拯救,不時以水桶為牠淋水,期間嘗試合力將鯨魚推出大海,惟拯救近9小時不果,最終鯨魚因身體太虛弱,專家決定注射麻醉藥及阿摩尼亞等針藥,結束其生命。

抹香鯨屍體後來由躉船運拖出海,再於萬宜水庫西壩對開的北面角一個沙灘埋葬,接近50人前往向牠道別。其後化驗顯示,抹香鯨身患嚴重腎衰竭,相信牠是因體弱而擱淺。

不過2003年有一條年幼抹香鯨擱淺西貢大浪灣,後被安樂死,屍體由躉船運拖出海,再於萬宜水庫西壩對開的北面角一個沙灘埋葬,(香港綠色自然聯盟網頁圖片)

2014年10.8米長布氏鯨屍體埋葬堆填區

在2014年,也有一條長達10.8米的雌性布氏鯨,在大埔船灣淡水湖東北面的紅石門淺灘擱淺,惟發現時其鯨屍已發脹,身體有多處傷痕,或是在外海死亡後漂流到淺灘,當年專家在即場解剖、取走部分樣本後,由躉船將鯨魚屍體移往堆填區處理。

見到擱淺鯨豚或鯨豚屍體可致電1823電話中心

據漁護署的網頁資料,市民如發現活體擱淺鯨豚或鯨豚屍體,應盡快致電政府1823電話中心舉報,並提供姓名、聯絡電話、發現擱淺鯨豚的日期、時間及地點、擱淺鯨豚的情況,以及擱淺鯨豚的體長及特徵。

漁護署接報後,會通知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到場作評估情況。如海洋生物已死亡,並屬新鮮或中度腐爛的屍體,會先進行影像解剖,再送往海洋公園作詳細解剖及收集樣本;如屬嚴重腐爛,則會在現場合適位置進行解剖、並收集樣本。其後行動組會將屍體妥當包裹,並通知食環署處理,收集得到的樣本會再交不同機構進一步研究及化驗。

漁護署接報後,會通知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跟進海洋生物擱淺的個案。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網頁)

鯨魚屍體積聚過多腐敗氣體會爆裂

擱淺在岸上的鯨魚,死後有機會因內部蓄積過多腐敗氣體,造成身軀爆裂,如何處理鯨魚屍體也是值得關注。

蘇格蘭本月17日出現的大規模鯨魚擱淺事件,當時55條鯨魚沖上海灘,最終只有一條成功返回大海,蘇格蘭海洋動物擱淺計劃組織的專家布朗勞(Andrew Brownlow)接受外媒BBC訪問時,曾提及多個處理方法。

布朗勞指,在決定如何處置鯨魚屍體時,需平衡不同要求,如果鯨魚擱淺在深受遊人歡迎的海灘,或會被送到堆填區,「你需要從公共海灘上清除死去的鯨魚,這樣牠才不會給人們帶來痛苦。但他都提到「鯨落」,並表示如將鯨魚屍體送到堆填區,實際上是剝奪海洋環境中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所以盡可能都希望將死亡的鯨魚拖回大海,讓牠沉入海底;如果鯨魚擱淺的海灘位於偏遠島嶼,也可就地埋葬,讓他們回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