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候任總理:盼中美競爭有防護欄 美國禁令無法永遠壓制中國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和美國都不想全面公開對抗或開戰,但激烈或極端的競爭是中美關係接下來的決定性特徵。新加坡希望中美之間的競爭能有防護欄管控,但人們也必須為不可預測乃至危險的後果做好準備。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星期一(8月14日)在紀念建國總理李光耀100歲誕辰的「重新創造命運」會議上指出,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面對衝擊、全球化不再依據經濟邏輯運行,以及中美關係性質重大改變,將是新加坡接下來要擔心的三大變遷。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於2022年4月獲總理李顯龍確認為下任總理人選。圖為2023年5月25日黃循財在東京參加第28屆國際交流會議「亞洲的未來」(Twitter @@LawrenceWongST)

首先,過去數十年各國對於自由貿易和雙贏經濟合作形成的共識已經喪失,一些政府會更積極地插手市場運作。這包括西方發達國家重建工業基礎,減少與地緣政治對手接觸,以及對安全領域的強化。

其次,全球總體貿易流量雖然高於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全球貿易投資將發生轉變,更多受地緣政治站隊與安全事務影響,而不是依據經濟邏輯運行。

黃循財說:「我們已經看到高端半導體晶片的兩極分化,我相信分化的現象將擴展到新的領域,尤其是量子計算或者人工智能等有競爭的技術領域。我們希望分化不會超出這個範圍,但即便是技術領域有選擇地出現分化,也會對整體經濟產生巨大深遠的影響。」

第三,長期以來,美國一直都在倡導戰略接觸以及讓中國成為全球體系中負責任的一員,但現在美國愈來愈多人認為這是失敗的,而且認為中國的崛起威脅到美國的利益與價值觀,因此要從戰略接觸轉向戰略競爭。

黃循財指出,新加坡希望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因為這些重大變化意味着新加坡將在一個不那麼友善和熱情的外部環境中運作,但新加坡只能接受現實,適應和學會如何在這個新環境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李尚福(左)2023年6月2日在新加坡會晤黃循財(右)(新加坡政府)

黃循財在對話環節回答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節目主持人扎卡里亞博士(Fareed Zakaria)的提問時分析,作為中國經濟重要構成部分的房地產行業,目前面對供應過剩和部份大型房地產公司借貸率過高的問題。內需疲弱、出口貿易因為西方和美國制裁而減少,讓中國經濟面臨很多困難。

黃循財說,他相信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必須通過某種方法刺激需求。「那些非常有能力且務實的技術官僚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消費復蘇,但這不僅要落實短期措施,也要長期解決社會安全網的問題。」

至於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的高性能晶片禁令會不會拖慢中國的發展,黃循財認為,封禁任何晶片都不會讓中國的現代化努力進入停頓,雖然性能、功耗和可靠性方面可能得做出權衡,但人們總會設計出解決方案。

「我認為,(禁令)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中國獲得高端科技的速度,但不會永遠壓制中國。中國仍然會存在,美國必須學會與中國共存。希望兩國能找到解決分歧、和平共處的方式。」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