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中澳關係跌宕起伏 阿爾巴尼斯上場始見融冰|新聞教室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中澳關係持續升溫,除了事隔3年重啟高級別對話,兩國總理最新9月7日在東盟峰會場邊會面,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並確認會在年內訪華。中澳關係近年走過高高低低,自2017年底、2018年漸出現爭拗,之後更變成影響兩國貿易的互相對抗,至阿爾巴尼斯2022年5月上場後,兩國關係逐步回暖。

阿爾巴尼斯年內的訪華行程,會是澳洲總理自2016年以來首次訪華,以下便是中澳關係近年高低起伏的時序表:

2015年12月:為澳洲時任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執政時代,中澳自由貿易協定(ChAFTA)生效,消除商品和服務貿易壁壘。

2016年4月:特恩布爾訪華。

2017年12月:澳洲通過《外國影響透明度計劃法案》(Foreign Influence Transparency Scheme),總理特恩布爾公開稱有外國勢力試圖影響澳洲政治,又提及一些關於中國影響力令人不安的報道,此引起北京抗議。

2018年8月: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上任澳洲總理,澳洲開始禁止中國企業華為、中興參與澳洲5G網絡建設。

圖為澳洲總理莫里森2022年2月1日在坎培拉講話。(Getty)

2018年11月:中國商務部宣布對澳洲大麥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

2019年1月:澳洲華裔作家楊恆均從悉尼飛往中國後失蹤,澳方表示展開調查,楊恆均後來於2020年10月在中國被控間諜罪。

2020年4月:新冠疫情爆發後,莫里森公開支持獨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引起北京批評。

2020年5月:中國對進口的澳洲大麥徵收80.5%關稅,又被指推「牛肉禁令」,對澳洲多個屠場實施進口禁令。

2020年6月:中國文化與旅遊部發布通告,稱受疫情影響,澳洲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洲旅遊。

2020年7月:澳洲在向聯合國提交的聲明正式否認中國在南海議題主張的法律依據。

2020年10月:澳媒指中國已停止進口澳洲煤炭。至11月,數十艘運載澳洲煤炭的船隻停靠在中國港口,但未獲准卸貨。

2020年10月:路透社引述了解澳洲政府情況的消息人士稱,中國棉廠已收到告知,要停止採購澳洲棉花。

2020年11月18日:中國駐澳洲大使館公布「澳洲令中國不滿原因」清單,要求澳方停止資助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反華」研究、停止對中國記者的突擊搜查和取消學術簽證等。

2020年11月28日:中國宣布對澳洲葡萄酒加徵關稅。莫里森政府表示會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

2020年12月21日:世貿組織宣布澳洲已就中國對其大麥出口徵收關稅提出正式申訴。

圖為2022年10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WTO)位於瑞士日內瓦的總部舉行記者會,圖為會場內可見的世貿徽標。(Reuters)

2021年4月:澳洲宣布聯邦政府將單方面取消維多利亞省政府與中方簽署的「一帶一路」備忘錄。

2021年5月:路透社引述政府消息人士報道,澳洲正審查一項具爭議、牽涉中企的達爾文港99年租約。

2021年5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宣布無限期停止參加中澳戰略經濟對話。

2021年9月:美國、英國和澳洲宣布建立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稱為AUKUS。

2021年9月:澳洲堅持要求中國放棄制裁,與澳方重啟部長級貿易談判,作為中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件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談判的先決條件。

2022年1月:中國要求世貿成立專家組,就澳洲對不銹鋼水槽、鐵路車輪和風塔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聽取中方申訴。

2022年5月:澳洲舉行大選後變天,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領導工黨勝選,取代莫里森成為新任澳洲總理。

澳洲大選:圖為2022年5月21日,澳洲工黨在悉尼舉辦的選舉夜活動。(Getty)

2022年7月:中澳關係開始出現一些解凍信號,澳洲新外長黃英賢在峇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會見王毅。

2022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厘島會見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

2022年12月:王毅與澳洲外長黃英賢在北京會晤。

2023年1月:中國被指部份放寬對澳洲煤炭的非正式禁令。

2023年2月:澳洲貿易部長法雷爾表示,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透過視像會談向他表示,兩國貿易冰凍期結束,走向溫暖春天。

2023年5月:澳洲貿易部長法雷爾(Don Farrell)訪華。

2023年9月:中澳相隔3年重啟高級別對話。

2023年9月: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表示,他會在年內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