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電影 盤點4類接觸:滅世者、救世主和宇宙難民

撰文:戴嘉達 胡劍威
出版:更新: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經常警告人類不要招惹外星人(正確應為外星生命),但美國人就當耳邊風,尤其是電影製作人,一直以來拍攝了大量涉及外星人題材的電影,各式各樣的外星人輪住造訪地球,仔細觀察一下,當中曾經大熱的外星人電影都有不同賣點,這些賣點正正反映了美國人對於外太空的想像,背後同時也折射出他們對自己身處之時空存在的憂慮及期盼。我們可以把這些經典外星人,細分為四大類。

侵襲地球的《天煞》,一次厲害過一次,在《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中的外星飛船幾千哩長,看不見盡頭,在它覆蓋下的生物,彷彿都無路可逃,卻又給地球人想到方法絕處逢生。(網上圖片)

天煞襲地球型

如果說1930、40年代荷里活是怪獸電影大行其道,那1950年之後便是外星人電影的時代,當時美國人不再喜歡看不知名怪物與人類大戰,而外星人入侵與地球人大戰的故事,取代了怪獸攻擊人類,成為受歡迎的題材,相關作品多如雨後春筍,包括《The Thing from Another World》、《The War of the Worlds》及《Invaders from Mars》等等。

但是這類外星人入侵電影卻正正反映當世界大戰緊隨其後的是冷戰,美國政府不斷宣傳共產主義的威脅,時時刻刻提醒國人防備蘇聯入侵滲透、史太林企圖讓共產主義稱霸世界、會令奉行資本主義的美國滅亡。對當時的美國人來說,俄國人就像不懷好意的外星人一樣,外星人入侵電影自此也成為美國荷里活電影的不朽題材,每每安排美國人代表人類奮而抵抗擊敗這些「外敵」。

拯救世人的外星人相對地就可以是靚仔一名, 來自外星的雷神誰敢說他無型?(網上圖片)

要知道地球保衛戰的最終結果,就不得不提1996年《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 Day),《天煞》繼承了《異形》(Alien)及《鐵血戰士》(Predator)系列蟲形外星人(下稱異形)的刻板印象,講述異形乘坐戰艦大舉進攻地球,配以大量逼真電腦特技及令人震撼的災難場面,取得空前成功,全球票房勁收8億多美元,成為經典外星人入侵電影。

1996年《天煞》上映之時,美國也正穩站世界一哥之位,以「世界警察」自居,打敗外星人的重要責任當然要留給他們。然而,後冷戰時代歷史並不如日裔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斷言,全球各國邁向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世界各地出現的問題愈來愈多,或者這也是外星人入侵電影拍完又拍,《天煞》要拍續集的原因之一吧!

2008 年重拍的《地球停轉日》, UFO 飛船改以「小地球」的設 計,可見電腦特技的飛躍進步。(網上圖片)

拯救世人型

外星人造訪地球的目的不再只是侵略,而是拯救世界的想像,源自於1951年電影《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電影破天荒將外星人Klaatu設定為一個救贖者,伴隨他而來的還一個具有滅世能力的機械人Gort,他們的任務是警示世人放棄互鬥,勸勉各國不要再發動世界大戰,否則Gort就會使用死光眼射爆整個地球。

Klaatu顛覆了美國人對外星人的印象,電影以100萬美元成本製作,錄得1,800萬的驚人票房,皆因當時美國人正身處冷戰時期,人人心底也害怕核子戰爭爆發令人類滅絕,這種核威脅構成了美國人的另一心理陰影,像Klaatu這樣的救世主就可填補這片空白,難怪《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在1995年被美國National Film Registry評定為在歷史、文化及美學上都具有重要性的作品。

2008年電影被翻拍,中文名為《地球停轉日》,由奇洛李維斯(Keanu Reeves)飾演的Klaatu同樣念着Klaatu barada nikto,但所指斥的不再是過度軍備競賽帶來的滅世戰爭危機,而是地球人奉行資本主義、大企業濫用資源,令到地球氣候失衡,能源轉化失效,無可能再持續發展。

新舊版電影雖然相似,卻在不同年代訴說出兩個信息,而且舊版本倡議發展企業生產來達致和平,新版則批評過剩企業生產導致地球邁向滅亡,完完全全就是「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拯救人類的外星人, 最厲害相信是《變形金剛》博派機械人, 還可變做交通工具。(網上圖片)
《E.T.外星人》(1982年),政府官員一直在後追捕E.T.,Elliot騎住單車趕往來接應UFO飛船,奄奄一息的E.T.再用超能力令單車飛過障礙,成為電影界經典一幕。(網上圖片)

親和路線型

在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的電影中,外星人搖身一變成具有人性的生物,《E.T.外星人》成為了外星人電影經典,在美國取得空前成功,具有童真及仁心的E.T.成為親和路線型外星人的代表,一改外星人兇殘成性或者居高臨下的形象。其實,史匹堡在1977年的《第三類接觸》已小試牛刀,把外星人描繪為與人類平等的生物,只不過兩者之間存在溝通障礙,戲中外星人只能利用五音與地球人溝通。

外星人不再「熱中」襲擊地球,而是與地球人發展友情關係,這個賺人熱淚的故事大受歡迎也與當時美國社會環境有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國內工業化騰飛,經濟發展造就社會富裕,女性勞動力在這時被釋放(不少女權分子力爭與男性同工同酬),但這時候的父母都忙於工作卻無暇顧及家庭生活,孩子備受忽略,有的更在單親家庭長大,不能享受美好的童年,連史匹堡也是在父母離異的環境下長大,難怪不少美國人都在電影找到共鳴,單在美國票房已錄得4.3億美元。

《E.T.外星人》 (1982 年)中的 E.T. 雖然外表不漂亮,但他與孩子成功萌芽出的友誼卻成功穿越了大銀幕。(網上圖片)

外星難民型

外星人有入侵型、救世型及親和型,但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竟然可以是寄居於地球的難民?黑超特警組(Man in Black)系列大受歡迎,諧趣地引述外星難民的概念,劇中外星人古靈精怪,但都可變身喬裝成普通人,要到地球的話,就要秘密機構註冊簽visa,通過保安檢查,方才可以通關,主角J及K就是美國政府轄下專門負責處理外星難民在地球引起的奇難雜症。而2009年,南非導演Neill Blomkamp執導的《D-9異形禁區》(District 9),就以紀錄片形式拍攝外星人電影,成功令觀眾設身處地感受外星人作為星際難民的苦況。

侵略地球的外星人 的造型當然愈怪愈 好,《末日反擊戰》 (2000 年)中尊特 拉華達的外星人造 型,為他贏得金草 莓獎。(網上圖片)

Neill接受訪問時表示,人類對於外星人的想像總是非常豐富,但外星人往往代表一種地球人無法觸及的力量或者文明衝突,他們總是無法與地球融為一體,於是,他刻意安排白人男主角經歷了一次「變形記」,事緣男主角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身體沾染到外星人的血液,因而漸漸變成「大蝦」,昔日作為美國白宮精英的他,去到第九區暫避,逃避地球人的迫害。

歷史上最強的外星人難民,當然就是因為母星Krypton被毀滅而流落地球的超人。(網上圖片)

男主角起初非常驚恐,無法相信要變成自己所痛恨的外星人,但最後卻為保護外星人與人類作戰,協助他們返回家鄉,原因就是他切身體會這批星際難民的苦況,接受了既為外星人且同是人類的身分認同。但是,能夠切身體會弱勢社群的人不多,電影讓人更加了解到作為社會弱勢社群的煎熬,疑幻似真地影射着美國社會低下層黑人的生活窘境。

黑白片時代的外星人通常只是人形,艾活的經典爛片《Plan 9 from Outer Space》(1959年)中,奇裝異服的便是外星人。(網上圖片)
木村拓哉擔正演出的《宇宙戰艦大和號》,被大讚造型極有原著神髓。(網上圖片)
(左)原名《大災難》的《關公大戰外星人》以關二哥代鹹蛋超人打敗外星人,故事極具創意,難怪早幾年經彭浩翔修復並在港重新發行。 (右)《星際鈍胎》中的鍾楚紅意外與外星人有「第三類接觸」,實情是港式胡亂堆砌的笑料。
《來自星星的PK》表面上是外星人電影,實際是言之有物諷刺時弊之作。(網上圖片)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