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田英壽的傳奇路 劃時代攻中踢法 18歲出道即稱霸亞洲

撰文:運動視界
出版:更新:

「人生如旅行,旅行如人生」這是在2006年,剛滿30歲的中田英壽,突然從足球界閃電引退時,所發表的引退宣言。
中田英壽的人生,正如同他自己所言,是一場旅行,應該說是,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我們不會曉得他這段旅程的終點在哪裡,在這旅途中所經歷的風景,都是他淬鍊自己的過程,最後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中田英壽。
文:拉斐爾/運動視界

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足球選手

1993年,對日本足球界來說是個影響至為深遠的一年。在這一年,日本第一代以日職聯盟(J League)選手為主體成立的國家隊,參加世界盃外圍賽,日職聯(J League)在這一年成立,當時日本足球職業化的夢想才剛剛踏出第一步,他們正要挑戰一直以來從未成功突破的世界盃外圍賽亞洲戰區,這個夢想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的悲願。

中田英壽的人生,正如同他自己所言,是一場旅行,應該說是,一次又一次的旅行。(IG@nakata_hidetoshi)

在那支日本代表隊裡,有著日本近代最好的前鋒──三浦知良。以及拿姆士瑠偉,北澤豪,中山雅史,井原正巳等名將。那支日本隊在亞洲區外圍賽戰到了最後一刻,最終等待他們的,是為世人所熟知的「多哈的悲劇」。

多哈的悲劇對日本國民來說,是傷害極深的,無論是在現場或是在電視機前的球迷,在這一刻都崩潰了,1993年的10月28日這天,是日本足球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中田英壽在平塚比馬嶄露頭角。(J-League)

「多哈悲劇」後希望 職業隊搶奪的高中生

在這一年,中田英壽,只是個16歲的高中生,這時的日本國民,還不知道這個青少年,已經入選過日本U15代表,這時已經進入U17代表隊並出賽了。

1994年,中田英壽此時就讀於家鄉的山梨縣韮崎高校高三,已作為球隊中場司令塔,在1994年的11月,中田參加高中生涯最後一次全國大賽,在縣預選打到了決賽,對上帝京三高校,雖然中田製造進球,但球隊無法守住比分,最終在PK戰敗北,中田此時只是山梨縣的一所高中的高三學生,尚未為人熟知,但是剛剛成立的日職,所有球隊都非常積極尋找人才,中田早在高二時期便已被多個日職俱樂部鎖定,據中田當時社團的老師所言,那時已有11支日職隊伍向中田發出邀請(當時日職才12支球隊,影片中有展示出11支球隊的名片),而中田最後決定加入的,是平塚比馬隊。

從現在的資料來看,現在被稱之為湘南比馬隊的平塚比馬隊好像是一支剛從JFL升級的隊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日職創立時期許多制度尚未完備,平塚比馬隊是到了第一年賽季結束時才符合日職對球隊的相關軟硬件要求而加入日職。事實上湘南平塚比馬隊當時的財力算是很雄厚,中田英壽只是他們建隊計劃中的一員而已,可以看看中田歷年的隊友有哪些名將,在98世界盃出場的日本代表右後衛名良橋晃,邊鋒呂比須,替補門將小島伸幸,在國家隊共佔據4人名額,甚至連韓國歷史最強後衛洪明甫都在97與98年踢過平塚比馬跟中田同隊過。要知道洪明甫可是跟中田英壽同樣在FIFA100人的名單裡,而且亞洲就只有這兩人而已。

中田英壽的1998年法國世界盃(按圖放大)

【中田英壽在世界盃唯一入球:2002年分組賽對突尼西亞】

中田英壽的世界盃入球,是飛身頭槌。(Getty Images)

中田英壽以18歲的年齡在1995賽季加入日職,很快便成為球隊主力,平塚比馬隊在日職的戰績只能說平平,僅有94年的下半季第2名與97年上半季第4名算是不錯,但這並不能掩蓋中田在場上的光芒,而平塚比馬隊在中田效力球隊的時期曾奪下過1995年的亞洲盃賽冠軍盃(現在亞洲冠軍盃的前身之一) ,這也是中田在平塚比馬時期為球隊拿下的最高榮譽,此時的中田迅速在日本足球界竄升,成為一顆閃耀的新星。

高速行進起腳 讓對手鞭長莫及

正如同許多球評所評價的一樣,中田英壽的踢球方式,在90年代是非常前衛的,當時的觀念還是攻擊中場拿球後必須控住,等待隊伍推進或是自己持球帶領陣勢推進。可是中田卻是完全不同的做法,他十分擅長在高速行進中接應傳球前推,通常只會推球一到兩次,在對方球員已經跟他身體接觸甚至衝撞前,以超高的速度伸腳進行彈射,中田的爆發力與身體對抗性極大,還有不可思議的彈力,讓他時常以幾乎倒地鏟射的姿勢將球傳出,但中田可保持傳球的精準度,球將會以高速穿透對方防線。

完成世界盃,中田英壽登陸意大利。這一件佩魯賈球衣,當年在香港也引發追捧。(Getty Images)

這種傳球形態主要用在高速的邊路推進,其實是現代在中場中路快速分至邊路的運用邊後衛方式,邊鋒與邊後衛可以直接衝入對方兩翼深處,在當時的足球還有著控球在腳的概念時,中田的方式卻是盡快讓球離腳,永遠比對方先一步碰到球並將球彈射出去,因為球離腳的時間太快,後衛還來不及前壓做越位陷阱或反身回追,此時已經加速到極限的邊路球員就能輕易穿過防線,對手甚至還差一個轉身的時間差,這其實拿到現在來看依然是標準的作戰方式,只是在90年代時期,作戰速度相對較慢,更別說是想要主打控球的日本(現在的日本依然傾向於控住球權就好,是歐洲的球隊才會打控球不斷進攻的方式) ,中田的攻速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太快了,所以中田在日本隊一直都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確實是因為他比較特別。

中田英壽從旅歐到退役(按圖放大)

+3

更確實的說,中田是要操控兩個邊路,兩翼至少要有一邊不能完全退防,隨時在中田於中路搶斷後加速前衝,而中田在中場的高運動量搶斷與高度糾纏能力,很容易將對方搞至中場大亂,隊伍便能藉此一直處在一個很接近於從中場混亂中打的中距離反擊,而不是古典足球的長距離反擊,隊伍也不需要讓後衛一直承受對方進攻後再反擊,而是在中場的拼搶拿到球後就可發動快速進攻,而中田只要在中場便能連續發動這種中距離穿越球,雖然傳球偏向邊路,依然可送至禁區兩側線上,但是當數量提高到一個程度時便會形成壓制,而且很容易破門,這是取代古典絕殺傳球的另一種進攻方式。

在當時講究技術足球的日本,中田就是一個非主流的奇才。(IG@nakata_hidetoshi)

不過正如我前面所說,中田的攻速與傳球速度都非常快,隊友如果不是默契跟他好到一個程度可以跑到他要的位置,這很容易變成無效傳球,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中田從青年時期在日本隊就有指揮隊友甚至對前輩下命令的鏡頭,到了他成為日本王牌的時期更時常有對著隊友大聲喊叫甚至發脾氣的情況,也因此中田有時會被認為難以相處、孤傲,後期甚至被說成耍大牌,但你從相關的訪問裡可以清楚看到,中田其實是個非常有禮貌且隨和的人,只是一旦進入比賽或是工作中,中田對自我及隊友的要求嚴苛到相當冷酷,或許是因為他知道不這樣做,日本就無法取勝,而在那個時期的日本在世界足壇,很多時候踢的是「優勢」的足球,卻不是「取勝」的足球,而中田無論何時都認為日本可以贏。

中田英壽的最後一役,是2006年德國世界盃分組賽,結果1:4負於巴西。(Getty Images)

在那個所有人都認為亞洲黃種人永遠不可能在足球上與歐洲人和南美人競爭的時代,「永遠比對手先一步拿到球,並且永遠都要向前送出對手無法抄截的快速傳球」。快速、簡單、有力,注重爆發力與連續運動,身體對抗性,而不是腳下的控球傳球技術,這就是中田英壽的足球。

日本球迷選出歷代日本最佳11人,當然有中田英壽(左一)(IG@hidetoshi_nakata_)

在當時講究技術足球的日本,中田就是一個非主流的奇才。這樣的中田,在19歲那年,與日本U23代表隊一起,前往美國亞特蘭大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那就是日本足球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所創造的「邁阿密奇蹟」。

中田英壽(右一)在千禧年代前冒起,助日本足球走向世界,阿特蘭大奧運分組賽擊敗巴西,震驚全球。(Getty Images)

【本文經「運動視界」授權轉載,延伸閱讀:永恆之人系列--遠行的旅人--中田英壽《二》邁阿密的奇蹟,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