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後行山溯澗險象環生 山藝教練:暴雨後兩日不應上山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連日大雨,天文台上周六更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但有部分山友仍冒雨行山,到野外郊遊,有的更趁溪澗水流大,冒險行澗。山藝教練吳銨洋建議,在暴雨後的兩日內避免行山,就算停雨都會有危險,「基本上每條小溪都變成大河,平時沒有水的地方都變成有水。」

天文台上周六凌晨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周日亦掛過紅色暴雨警告。儘管連日大雨,但有部分山友在網上分享這兩天行山的照片,見到有人為水流大及好玩而去行澗,亦有人行山徑但路過急流時涉水而過,還有人在新娘潭的水流中拍照。

了解更多落雨行山的危機:落雨行山搵命搏!盤點八大雨中行山危機 前港姐冠軍都曾分享苦況

行山人士黑雨後行山險象環生:

+3

中國香港攀山及攀登總會山藝委員會主席吳銨洋提醒,暴雨後兩日都不宜行澗,他說:「不但在於落雨的一刻,就算你見到停雨,都可能有危險。雨水滲入了泥土,當飽和了之後,可能一下子就湧出來。大雨之後,基本上每條小溪都變成大河,平時沒有水的地方都變成有水。(幾時可以考慮行山?)起碼隔兩日會較穩健,而且選擇一些明顯路徑的路線,例如馬路會較安全。」

山藝教練吳銨洋(圖)表示,不建議大家在暴雨後的兩日內上山。(資料圖片)

行山徑很多時會路經溪澗,好天時可以輕易踩石經過,不用濕腳,但大雨之後,水流急升,甚至可能變成急流,淹蓋路面。吳銨洋說:「原本沒有水的地方,可能出現洶湧急流。原本過得到的河澗,水深可能及膝,過澗的話會非常危險。」

他續建議:「沒有任何裝備之下,建議行回頭路,不建議涉水渡過,例如你只是個跑友,上山跑山的,沒有相關裝備,就不應冒險過去。」他還補充,雨後山路濕滑,很容易滑倒。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11

行山唔對路記得返轉頭:決定原路折返的4個重要因素 回頭也是一種勇氣

除了水淹,大雨過後,山路有機會被沙泥淹沒。吳銨洋表示,若果遇上山泥阻路,最理想是回頭,「以前曾經發生意外,有行山人士想跨越一些山泥傾瀉的位置,但最後失足。踩到鬆散的泥土上,你不知腳下的沙泥有幾鬆,可能鬆到一踩就連人帶沙石跌落山。」

黑雨後麥理浩徑山泥傾瀉 不顯眼石澗突變白色飛流

麥徑第4段在黑雨後山泥傾瀉情況:

吳銨洋提醒,在暴雨過後的兩日,亦要小心選擇路線。他說:「最好先行石屎路及馬路,行城門水塘、草山這類可以,但行小路就有危險,你可能過不到澗或者山泥傾瀉行不到,在山上進退兩難就很危險。別說那些偏僻冷門地方,就講北潭涌怡庭營地對出的北潭郊遊徑,每逢落雨,水就像瀑布沖下來,簡單的路都會變急流。」

上星期日雖然沒有黑雨警告,但大雨過後,馬鞍山郊遊徑的路面亦被溪水淹過。(顏銘輝攝)

見到不斷有山友在暴雨後犯險,吳銨洋感嘆:「謹慎點吧,落雨就無謂犯險。我們只是普通的遠足人士,想行就留下一次吧。如果自己行山的話,知道落過大雨,就不會去些險位,也不會去些可能水浸的地方。如果帶課程的話,就更加會避開,帶學生不應犯險。」他補充,如果在行山中途遇上暴雨,應盡快找路撤退,行一條明顯的山路離開。

另外,漁護署亦在「郊野公園教育活動計劃」的Facebook上表示:「經過連日暴雨,斜坡經滲進大量雨水後,極易引致山泥傾瀉️。 就算天氣好轉,都要時刻保持警覺,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亦切勿涉足溪澗。發現流水湍急、混濁及夾雜沙泥時,是山洪暴發的先兆,應迅速遠離河道。如遇山泥傾瀉阻路,切勿嘗試踏上浮泥前進,應立刻後退,另尋安全小徑離開。」

教你用「GPS遠足留蹤」服務:

+9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