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普及緩慢 前港隊代表開辦訓練學院 幼兒教育切入培養後進

撰文:楊宇翹
出版:更新:

香港手球,在芸芸的球類運動中,普及性似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若要在彈丸之地,分配到完全充分的資源去發展,對於非精英項目可謂天方夜譚。惟要力爭上游擴大基層,一眾被標籤非精英的項目,還是靠「自己」,就如前香港手球隊代表湛永基、葉仕仁及袁卡爾一樣。

「好老實,我們是中學才接觸手球」,湛永基(湛sir)直言中學階段透過體育堂接觸手球。旁邊的葉仕仁(葉sir)皆是,如非中學老師的影響亦未必投身手球:「那時候中學的體育老師剛好是教手球青年軍,在首次體育堂他就讓我們參與手球了;中學生通常足、籃、手也試試,但手球競爭相對細,所以最後選擇了它。」

湛sir開辦手球學校訓練學院(StarZ Handball Academy) 培養後進。(楊宇翹攝)

手球1970年引入香港,兩年後第一屆全港男女子手球聯賽正式成立,時至今日不少中學已引入此項目推廣。不過在學界參賽學校數目一欄,對比起籃球、足球、排球,手球的參與度完全比下去。

以2018至19年度為例,在港島及九龍地域籃球項目一共分為3個組別,男女子合計106間學校參賽;足球項目3個組別則只有男子賽,但已錄167間參賽學校;排球男女子3個組別達220所參賽學校。反之,手球分男子2組別及女子組別,合計只有40間參賽學校。

香港手球「起跑」比較遲,提早讓小朋友接觸有助整體發展。(楊宇翹攝)

從數字上可見,要在手球圈突圍而出,機率理當較大。就手球參賽學校可見,發展仍在「普及化」努力,若要遞升至「精英化」階段,先得擴大基數。

「要從小發展,幼兒教育」,因此湛sir決議開辦手球學校訓練學院(StarZ Handball Academy) 培養後進。湛Sir說續解釋:「從現實層面看,要令家長讓兒女參與,手球需要一些誘因,例如某某名校有手球隊,是一個動力去參與;但我們關注的非這部分,手球在香港未普及,很多父母不熟運動但也會聽過NBA、曼聯、女排大獎賽,至於手球聯賽呢?外國職業球員年薪多少?他們不懂,因為不知道手球的存在,所以我們要把它『入屋』。」

葉仕仁(左起)湛永基及袁卡爾同為前香港手球隊代表。(楊宇翹攝)

的確要接近「精英化」階段,提早讓小朋友接觸有助整體發展,為香港女子隊總教練的葉sir表示,香港手球「起跑」的確比較遲。「我們比較輸蝕」,葉sir說道,「其他國家的大概5、6歲接觸手球,但就我們為例,中學階段才開始,那若10年的距離就代表我們與其他國家水平差距。」

為香港女子隊總教練的葉sir表示,香港球員大多在中學階段才接觸手球,因此比較輸蝕。(楊宇翹攝)
+5

不過話雖如此,香港手球的海外賽表現絕不失禮。香港女子手球隊9月出戰亞洲錦標賽,縱使最終面對烏茲別克以25:28落敗,僅無緣以第5取得世錦賽入場券,但作為非精英項目,球員甚至要向公司請假4至5星期,眾將能取得亞洲前6,已經非常難得。

香港女子手球隊9月出戰亞洲錦標賽,僅無緣以第5取得世錦賽入場券。(Asian Handball Federation facebook)

同為港女隊教練之一的袁卡爾也透露,此行一直碰上阻滯,最終成績絕對收貨:「本身賽事是8月舉行,然後改到9月,令大家為隔離幾日苦惱?如去韓國隔14日,但後來移師約旦就要21日,公司會派假嗎?種種問題,令備戰有少少影響。」最終順利出隊,第6的成績也記載球員的無限付出。

袁卡爾教練認為9月女隊在亞錦賽第6的成績,記載球員的無限付出。(楊宇翹攝)

當然要進一步踏足「精英化」階段,資源配套緊絀的延伸問題先得改善,就如各大「非精英項目」一樣,手球亦面對場地、暴光率低等難處。惟要在被動支援下,突跳「精英化」階段並不現實。「要先『入屋』」,湛sir強調現階段香港手球最需要參與人口,「如果10個有1個玩手球,20個有2個、30個有3個......那我們就擴大底數。」

的確積少成多是辦法之一,而對於手球,甚至各大普及中的運動,青訓是社區推廣的最佳切入點。

「要從小發展,幼兒教育」,是湛sir開辦手球學校訓練學院(StarZ Handball Academy) 的目標。(楊宇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