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國際橋牌社》募資求選前上映 創作自由是否需政治正確

撰文:袁愷勳
出版:更新:

台劇《國際橋牌社》打着「台灣第一部政治劇」的名號,原本要在選前上映衝高話題性,卻苦無平台願意在選前的敏感時刻播放。 12月17日,《國際橋牌社》為戶外放映舉辦公開募資,3小時就達成20萬新台幣的目標。普通群眾的熱情與平台方的審慎形成對比。

《國際橋牌社》取材台灣政治,圖為飾演「招待所」經理的李杏。(《國際橋牌社》提供)

台灣選舉投票率往往在六成、七成以上,政治被認為是「全民運動」,選前的造勢晚會人山人海,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長達23天,迫使當時執政的馬英九政府撤回《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服貿條例。

與這種「身體力行」的熱情相對的,是台灣罕見的政治類創作。自電影《超級大國民(1994)》後,直到2019年的 《幻術》與《返校》,才算是後繼有人。至於電視劇方面,雖然偶爾會有政治人物客串、或是在劇情中提起政治新聞,也都僅止於蜻蜓點水的程度。

《國際橋牌社》第一季十集註資7,500萬新台幣,是台劇罕見的大投資,還獲准進入總統府拍攝,也是台劇首見。但在拍攝期間的難關也很多,除了演員試鏡後取消、工作人員上班一天就離職之外,投資方面也出現兩難局面:統獨兩派想要拍他們的劇本,中立派則懷疑政治劇在台灣有市場。

政治劇當然有市場。台灣晚間的黃金時段充斥着政論節目,媒體也充斥着政治新聞,政治模仿秀也曾經在台灣大紅。但是在政治衝突尖鋭化的台灣,想要保持中立並不容易。政論節目來賓的政治立場明顯,媒體也常常被標籤「親綠」、「親藍」,因為試圖保持中立的結果,可能不是兩邊都看,而是兩邊都不看。政治模仿秀節目《全民》系列節目就於2013年停播。

台灣脱口秀藝人「博恩(曾博恩)」於2018年起主持《博恩夜夜秀》,是政治、社會議題類的單口喜劇,博恩曾篤定自己的市場不在中國大陸、「卻從沒想過到中國演出」、要面向自由的世界等等,在年輕族群中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博恩於2019年8月在酒吧表演時對以自焚抗議威權統治的鄭南榕開玩笑,事件經過極獨的「台派」人士於網路上發酵,最後導致博恩道歉並辭去《博恩夜夜秀》主持。

另外一個網紅「波特王」原本專做非政治類搞笑影片,在中國大陸也有新媒體的合作;結果於12月14日和台灣總統蔡英文合拍影片後,被大陸合作廠商要求下架影片並解約,波特王同意解約但拒絕下架影片,一夕之間成為「台派」的「民主鬥士」。但也有人比較波特王與博恩,認為一個是去大陸賺錢踢到鐵板,一個卻是一直留在台灣發展,「台派」的對待方式未免太過「大小眼」。

▼ 按圖看波特王如何用情話「撩」蔡英文 ▼

+11

創作成本較影視作品低的漫畫類創作,也難得見到政治作品。 2009年政治諷刺漫畫《馬皇降臨》以2008年的總統選舉結果為題材,評價、銷售均取得成功,原本在頁尾預告將於2010年的地區選舉結束後依結果推出續集「五都爭霸」 ,主角視點也將由藍教(影射國民黨)換成綠教(影射民進黨),但因為「商業考量」,不僅趕在選舉前上市,內容也全部改寫成可愛軟性的「城市擬人化」,不比前作的犀利。直到2016年政黨輪替後的8月,「綠教」視角的續集《霸海皇瑛》才得以上市。

無論如何,這都只是證實,在台灣要實現政治類創作,需要面對許多比「成品品質」更多的質疑。不過,《返校》上映後票房亦有2.59億新台幣的佳績,《馬皇降臨》作者亦持續在媒體上連載政治諷刺漫畫,只要能有更多的商業成功,也許未來就能吸引到更多的資金投入,抵銷政治環境的敏感性。